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洪荒人祖,开局加入聊天群 > 第120章子受登基

第120章子受登基

第120章子受登基 (第2/2页)

“东伯侯姜恒楚,诸侯之首,自近年来,东夷安定,不起争端,然暗中积蓄实力,日后必叛!汝当早早下手,攻其无备。”
  
  “南伯侯鄂崇禹,挟南蛮诸部,时有骚扰,然胸无大志、将无大能,乃藓芥之患!况南蛮山高林密,道阻且岖,征伐不便,防之即可。”
  
  “北伯侯崇侯虎,心向成汤,忠君爱国,可以用之,然性格暴虐,御下无恩,日久必被小人所害。”
  
  “其弟崇黑虎,少遇异人,得传道法,自诩贤能,欲取其兄而代之,汝可利用。”
  
  “以上数人,轻易不可动,亦不可不防,尤以姬昌为大患!吾儿当切记切记。”
  
  说完这句话,帝乙已经气喘吁吁,显然已经耗光了他所有的力气。
  
  随后,便闭上了眼睛,靠在枕头上养神。
  
  “儿臣谨记父王嘱托。”
  
  子受听完,更咽的跪地答道。
  
  虽然帝乙哪怕不说,他也知道这些人的秉性。
  
  如何对待这些人,他也早就有了预案。
  
  只不过,他可不会傻乎乎的表现出来。
  
  面对老父亲的敦敦教诲,他只是一个劲的点头。
  
  “除了他们几人之外,还有...”
  
  歇了一会儿之后,帝乙睁开眼睛,接着叮嘱。
  
  他将朝中的几位重臣,详细地给子受介绍这些人的性格脾气、能力秉性等等。
  
  子受一边用心记下,一边对照着后世史书上的记载。
  
  他赫然发现,帝乙说的竟然一丝不差,不由得心下感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待得将众大臣们的情况全部向子受说了一遍之后,帝乙才停下来。
  
  随后,他又将众人给叫了过来,再次殷殷叮嘱,俱都是些平常朝堂琐事,让子受在一旁静听,学习处理国事的方法。
  
  就如同后世父母一样,上学时禁止孩子谈恋爱,毕业了恨不得马上抱孙子。
  
  帝乙同样如此,以前从不让子受帮忙半点,现在却恨不得子受马上学会,一登基就成为千古明君。
  
  看着帝乙陡然变得更为红润的脸色,子受知道,那是回光返照。
  
  听着帝乙越来越低的声音,子受心里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也许下一刻,自己就登基成为商王了。
  
  但父亲帝乙却命不久矣,他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子受不知道,但看着床上的帝乙,他希望时间走慢一些。
  
  那一刻永远不要到来。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事。
  
  当天晚上,帝乙驾崩。
  
  由于帝乙自知将死,各类丧葬物品俱都提前准备妥当。
  
  兄弟比干、箕子,儿子微子启、微子衍、子受皆守在床前,宫娥妃嫔在殿内,群臣在殿外一起守候。
  
  帝乙刚一咽气,先有侍者在帝乙鼻子旁边探了探,确定帝乙确实已死,朝众人点点头。
  
  很快,宰相商容上前启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还请三王子子受登基。”
  
  随后,更是取出帝乙的遗诏,向群臣宣读。
  
  子受三辞三让之后,只得应下,坐上了商王的宝座。
  
  这时,奉御官一声哀嚎:“大王薨...”
  
  兄弟、诸子、宫娥妃嫔,仿若得了命令一般,齐齐放声大哭。
  
  又有文武官僚开始为其呼魂,道:“天子复矣,天子复矣!”
  
  太师闻仲则立即下令,在王宫和朝歌范围内加强警戒,以备不测,为防止有人聚众闹事。
  
  新君甫立,为防诸侯趁机作乱,闻仲又下令诸侯不得奔丧。
  
  同时下令,国丧期间,闭市七日。
  
  帝乙的丧事,自然办得盛大风光。
  
  但对于满朝文武来说,最重要的却是新君即位仪式。
  
  对于诸大臣来说,上代君王已经是过去式了。
  
  沉湎于过去断不可取,放眼未来才是真。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虽然在帝乙的灵前,已经举行过一次简单的新君登基仪式,但却名不正言不顺。
  
  应该举行盛大的新君即位仪式,公告天下,子受才能真正算是大商之王,天下之主。
  
  “拜见大王!”
  
  一番繁琐的仪式之后,一身盛装的子受坐在高台上,接受着臣民的叩拜。
  
  下方,是山呼海啸的人群。
  
  对于已经有过一次登基经验的子受来说,他完全不虚。
  
  “诸位平身!”
  
  子受双手虚抬,朗声说道:“孤承先王遗命,初登大宝,嗣即大位,当克成厥勋,诞膺天命,日夜祗惧,恐坠前烈!敬修未遑庆日月之照临,膺皇天之永命。望我大商永终不替,慰兆人胥戴之情,垂累业无疆之绪。”
  
  说了一番场面话后,他大手一挥,带着众臣离开了祭台,回到王宫。
  
  从礼制上来说,子受从一刻起,正式成为殷商第三十位大王。
  
  他的名字,也从子受变成帝辛。
  
  正式成为大商之王、天下之主后,帝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他颁布了《治国十策》!
  
  第一:敬先贤。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修先贤庙,将轩辕庙轩辕神像移入先贤庙之中,将庙址迁至朝歌城南,使民供奉。
  
  第二:重贤才。有国由来在得贤,重贤才国传百代,在朝歌城内发布招贤榜文,广为传播,叫天下人知之,访遗贤于山泽,寻能人于大川。
  
  第三:开言路。大开言路,使天下无壅塞之蔽,广纳忠谏,使朝廷有敢言之士,唯以谏得功,不因言获罪。
  
  第四:重农桑。农为国之本,故劝民开垦,使无抛荒之地,广修水利,建可灌溉之渠。
  
  第五:重冶炼。遍寻铁矿,加以冶炼,使民有可用之农具,国有可用之兵器。寻金矿,充实国家之仓廪,寻银矿,丰富百姓之货殖。
  
  第六:查户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遍查有无隐匿之人,使俱归于王化,厘清人口,战时以便征兵。
  
  第七:强军队。留强兵,使敢战之兵得其所偿;汰老弱,使体弱之卒重归土地。
  
  第八:养老幼。兴建慈幼院,鳏寡孤独者,孤寒无依者,身体残疾者,按月给口粮,使无枉死之患。
  
  第九:广蓄粮。新建平价仓,逢灾年放粮,遇丰年收粮,使百姓无饿死之忧,收百姓余粮,遇战事军兵可用。
  
  第十:遣宫人。遣散六院,有年过二十而未被先帝临幸者,俱使出宫,自寻婚配,一可免孤苦之难,二可减少王宫开支。
  
  这十条政策,谈不上多么高明。
  
  如史书中记载的那些荒唐之举,帝辛自然会引以为诫,加以改正。
  
  为了渡过接下来的封神之劫,他早早就有所准备。
  
  这些政策,是早就想好,并请教了六位老师。
  
  遍读后世史书之后,帝辛知道,还有很多比这更加高明的政策。
  
  虽然,他急切想要改变史书上自己那悲惨的命运,但帝辛更知道。
  
  眼下的大商,就好比重病之人,根本就急不得。
  
  针对大商目前的情况,适合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帝受早就深思熟虑过。
  
  内修德政,外治武功。
  
  先将大商这架即将掉下悬崖的马车给拉回到正道上,再考虑如何改造它,使马车跑得更快。
  
  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三步就是疯子了。
  
  治国如烹小鲜,帝辛有着足够的耐心。
  
  悄悄成仙之后的帝辛,有着长生不死、近乎无限的生命,有着足以媲美资深猎人般的耐心。
  
  一步一步来,他不急!
  
  治国十策颁布了下去,满朝文武虽然有些诧异,但却都接受了下来。
  
  按照帝辛的政策,他们将信将疑的实施了下去。
  
  这些政策虽然有些出其不意,但却并未太出格。
  
  文武大臣们毕竟都是多年老臣,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