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洪荒人祖,开局加入聊天群 > 第80章造反

第80章造反

第80章造反 (第2/2页)

所以,大臣们尽管一肚子的话想说,却没有一个人开口的。
  
  “很好,你们都不说,那咱就来说说!”
  
  “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就只有四个字!”
  
  “土地兼并,阶级固化,两级分化,富者愈富,穷者更穷!”
  
  “你们这些文人,千辛万苦从底层爬起来,转身就回过头来,剥削曾经的同伴们!”
  
  “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衣不蔽体,当然要站出来造反,这一点,咱是最门清的了!”
  
  “当年,陈胜吴广站出来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我华夏百姓拉开了造反的序幕!”
  
  “其实,老百姓们的要求真的很低,能吃得饱饭,不至于饿死,他们是不会造反的!”
  
  “可是,你们这些文人,偏偏不给他们活命的机会!”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咱看过明史,知道咱后世的所有事情,也曾绞尽脑汁,苦思对策!”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想要拯救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唯有一条路可走!”
  
  目视着所有人,朱元璋神色平静地说出了让所有人都心惊肉跳的八个字:“土地归公,重新分配!”
  
  看过《华夏上下五千年》一书,朱元璋看到了许多以往没有看到的东西。
  
  他也确实苦思冥想过,该如何让一个王朝长久的延续下去。
  
  自秦始皇嬴政统一华夏之后,到清王朝覆灭,数十个正式王朝如同走马灯一般此兴彼亡。
  
  哪怕是开国皇帝再英明,再能干,一个王朝的命运都无法延续三百年。
  
  华百长曾历经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兴亡史,在历代王朝周而复始的兴亡更替中,出现了一个魔咒。
  
  历代王朝的兴亡周期率,都不过三百年。
  
  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些封建王朝都逃不开“兴亡周期律”呢?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曾经有过考虑。
  
  他认为,在农民起义的废墟上建立王朝,让社会步入稳定。
  
  纵观那些能够长治久安的王朝,必然都经历了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这个过程。
  
  西汉和东汉都建立在农民起义之上,唐朝同样建立在隋朝农民起义之上,大明自然也是如此。
  
  这些能够依靠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王朝,存在的时间久远,要远胜于那些谋权篡位所得来的王朝。
  
  因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阶级矛盾才会经历一次新的调整,如果在前朝的弊端下继续苟延残喘,那么这个王朝必然不会长久。
  
  这也是古人常说,“以马上得天下”的重要性所在。
  
  王朝末期,之所以会大规模爆发农民起义,其实就是统治者将百姓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整个国家国库空虚,各种饥荒、灾荒还有战争所带来的伤害,让人数最多的农民已经无法生存。
  
  由大乱到大治,在华夏这片以农业为主的土地里,就需要花费将近上百年的时间。
  
  王朝统治进入中期,会出现持续几十年的盛世时期。
  
  凡是能够存在将近两三百年的王朝,必然都会出现著名的盛世,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开元盛世,还有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
  
  这一阶段,王朝的地位逐步稳固,百姓的耕地逐步增加,国家的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也逐步兴盛起来,正式步入繁华的盛世期。
  
  虽然每个王朝盛世的持续时间长久不一,但是这几十年的岁月,又一步加深并满足了“兴亡周期律”的特点。
  
  统治者的惰性出现,国家政权频繁改革。
  
  有史以来,华夏有这样一种说法:“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接下来所有王朝将要面临的就是一个倦怠期和衰亡期。
  
  随着开国皇帝的去世,又经过了几任皇帝的励精图治,很多皇帝都是在荣华富贵中出生。
  
  他们没有遭受过苦难,不知道苛捐杂税带给百姓的负担痛苦,再加上这一时期,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提出各种新的改革制度。
  
  这样一来,王朝就有新的危机出现。
  
  以前强盛的国力,顶多只能支撑一个国家一百至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没有新的改革出现,王朝灭亡是必然的事。
  
  前中后三个阶段,基本上是大多数封建王朝走过的必然之路。
  
  这也是为何历代王朝不能存在三百年以上的必然原因。
  
  除了王朝发展的客观因素,华夏所在的地理所及农耕文明的特点,也决定了三百年魔咒的存在。
  
  华夏位于东亚地区,虽然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堪称得天独厚,但是也并非完美无缺。
  
  可以说,华夏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交通及科技极为落后的封建王朝时代,中原王朝很难突破疆域的限制,这也直接决定了中国的耕地数量的上限。
  
  虽然华夏农民已经将农耕文明推至极致,但是,有限的耕地数量决定了,在这个时期,土地能够养活的人口只有那么多。
  
  于是,这就陷入了死循环。
  
  哪怕是以朱元璋之能,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但是。
  
  当朱元璋看到《华夏上下五千年》一书中的近代史时,他瞬间就豁然开朗。
  
  所有土地收归公有,按人头分配,比如每人可分得五亩或十亩地。
  
  无论是权贵、百官还是农民,所有人都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同时,再大力发展轻工商业,以商业带动整个王朝经济的发展。
  
  不得不说,看到这里,朱元璋心动了。
  
  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近代社会与大明之间,相隔着数百年的时间。
  
  不管是人、事还是时代,都全然不一样。
  
  近代社会时的制度,未必就适用于大明。
  
  若是贸然实行这种制度,怕是会引起一些不好的后果。
  
  所以,朱元璋只是将这个想法埋在心底,并未对任何人述说,哪怕是发妻马皇后。
  
  然而。
  
  人祖所赐‘神武大明系统’的出现,为这一制度的尝试带来了一丝光明。
  
  眼下,他已经来到了明末时期。
  
  面对着一个千疮百孔的末代王朝,还是他自己创立的大明王朝末年。
  
  天下间,还有比这更为合适的试验之地吗?
  
  在明末时空尝试那个设想,如果能适用而不会造成水土不服的话,再将其搬到明初的本世界也不迟!
  
  于是乎,朱元璋就顺理成章的当着百官的面,说出了他之前的设想。
  
  那就是,土地收归公有,按人头分配!
  
  然而,他的话好似一道惊雷,在乾清宫中炸响,将所有人炸了个人扬马翻。
  
  ‘土地归公,重新分配!’
  
  这沉甸甸的八个字,好似一座大山般,压在了所有人的心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陛下,万万不可啊!”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三思而后行!”
  
  瞬间,朝堂上近乎八成的官员们跪了下来,满脸的骇然之色。
  
  “还请太祖皇帝收回成命,若是行此政策,天下臣民必将离心离德,国将不国,天下大乱也!”
  
  “这已经不是改革,而是造反,自己造自己的反!”
  
  “太祖皇帝陛下,您这是在掘自己的根啊,还请陛下三思啊!”
  
  下方,群臣们纷纷惊呼出声,在整个乾清宫中炸响。
  
  “哦?掘自己的根?”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冷笑出声。
  
  “依咱看,是掘了你们的根吧?”
  
  “别以为咱不知道,你们这些文人,一个个依靠压榨百姓,满嘴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吃得是肚满肠肥!”
  
  “现在,正值国破之际,你们不思忠君报国,却一个个的阻拦咱的命令!”
  
  “你们是否在想着,反正就算大明亡了,也可以投靠新主子,无法动摇你们固有的地位,是也不是?”
  
  “咱不怕告诉你们,就算大明亡了,咱也会在临死前,拉你们这些人垫背!”
  
  “想着投靠新君?咱告诉你们,这是在做梦!”
  
  “咱还是那句话,刚刚咱的政策是一定要执行的,天王老子来了都没用!”
  
  “现在,谁赞成,谁反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