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206章:太上皇崩和下西洋【月末求票】

第206章:太上皇崩和下西洋【月末求票】

第206章:太上皇崩和下西洋【月末求票】 (第2/2页)

天知道鲜氏怀着孕却只能依靠自己干活,丈夫却跑去跟“兄弟”喝酒时的恨意。
  
  后面朱见泽出生,几个月大了,土木帝连名字都懒得给他起,就跟着大明使者高兴的跑回去当太上皇了。
  
  本以为那人在草原上留了个种,好歹要把孩子带回去,结果直到瓦剌落败,她跟儿子被当成俘虏打包进京,被人围观的时候,鲜氏才知道,朱祁镇回来后提都没提过她们母子。
  
  朱见泽的名字,还是考虑到他是皇族,需要上宗人府的名册,才被景泰帝赐名的。
  
  等到落地凤阳,鲜氏更是明白了她要做的——
  
  来了大明,被圈禁到这里,她更要把儿子养好!
  
  只要朱祁镇还是名义上的“太上皇”,她们母子就有机会出去。
  
  隔壁的建庶人都被开放了管制,何况自己?
  
  她不能让儿子出去以后,变成个连牛马都认不得的文盲。
  
  朱见泽是皇族,就应该有皇族的气派!
  
  所以鲜氏非常看重朱见泽的学习,一切都跟着大明这边来。
  
  儿子也很如她愿,有了些谦谦君子之态,除了圈禁生活让朱见泽难免有些阴郁之外,其他都好。
  
  现在朱见济封他“顺义王”?
  
  是要革除朱见泽的皇族身份吗?!
  
  “太妃想多了!”
  
  “朕哪里是那种不认手足同胞的恶人?”
  
  朱见济让鲜氏别激动,然后把近些年来蒙古的情况告诉了她。
  
  “……鞑靼败后,草原之上没有大明的对手了,自然也就成了大明的领土!”
  
  朱见济才不会管后世的领域划分条件呢。
  
  他比较流氓,只要大明能到的地方,还能把那里的人打趴下,就先把它圈进大明疆域里,拿个宣称权再说。
  
  再者蒙古对大明朝贡已久,也的确接受过大明册封,能够融入中华,是它的福气!
  
  “宗室封王去大明的地方,不是应当的吗?”
  
  按照朱见济“重定分封”的目标,在大陆方面,后世的大公鸡是一定要被大明朝廷控制在手里的。
  
  西伯利亚也要归入帝国版图。
  
  如果没有这个大草原,朱见济以后让人去那边种土豆种玉米的愿望又如何能实现呢?
  
  但问题在于,此时的北边的确难以治理。
  
  大明的管理机制再怎么变异,也不可能在几年内就能完美的控制住当地形势。
  
  顶多在水土还算合适的地方筑城,然后移民过去。
  
  而且蒙古人的数量仍旧不少。
  
  在蒙古铁骑横扫天下的那段时间里,这群家伙可是到处播种的。
  
  一个不小心,指不定就能让他们再团结起来,对大明的边疆进行骚扰劫掠。
  
  所以在漠北地区,分封几位王爷很有必要。
  
  像达巴拉干这个二世祖,早就公然宣布自己认了朱见济当“干爹”,硬生生拔高了大明皇帝的年龄,属于忠诚的狗子。
  
  朱见济不介意也给他封王。
  
  脱古思猛可也是一样,人好歹是黄金家族子孙,目前跟着老师在京城里认真学习汉文化,成果显著。
  
  朱见泽也方便——
  
  他的外祖父脱欢就曾以蒙古太师的身份,受大明册封,为顺义王。
  
  现在也先跟他儿子都死在了阿剌知院手里,根据男系绝嗣可从女儿一方过继继承家业的传统,朱见泽名正言顺!
  
  更美妙的是,在鲜氏的努力下,朱见泽的确抹去了他血脉里蒙古的成分,完全是个中国人。
  
  指不定他还能带着蒙古一块融入汉人这个大家族呢。
  
  “你觉得如何?”
  
  朱见济对着堂弟问道。
  
  语气里虽然还带着笑意,但眯起来的眼睛让人坐立难安。
  
  鲜氏不想说话。
  
  她都没想到,大明皇帝会如此操作,把她儿子放回草原。
  
  朱见泽没有多思考,咬牙站起,“陛下既然决定了,我绝对不反对!”
  
  “愿为陛下驻守北疆,以牧草原之羊!”
  
  “这才是我大明的好王爷呐!”
  
  朱见济对堂弟的表现很满意。
  
  他给鲜氏母子赐了栋在京城里的宅子,就在沂王荣王隔壁,方便三兄弟交流感情。
  
  第二天,早就准备好的诏书和一应物件被送入顺义王府里,还有织造人员上门为朱见泽量了量身,为他赶制王服。
  
  当然,北边的动作也搞了起来。
  
  朱见泽必须要安全稳当的,在蒙古扎根下来!
  
  随后,乾圣三年的七月份。
  
  朱见济特意跟内阁请了假,打马出京城去天津港口,观看飞剪船的出航。
  
  随驾的还有太学和工科院中的优秀学子。
  
  这种新式大船的试航在前一个月就宣布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在出航,那是真的要远行的。
  
  飞剪船的体型不及原来的老船,但因为增加了风帆的缘故,停靠在港口上时,仍然给人一种“遮天蔽日”之感。
  
  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的学生都赞叹不已,听取哇声一片。
  
  “这次……是要沿着海岸线,一路往西去的。”
  
  朱见济亲自登船,撑着栏杆俯瞰下来的海浪波涛,对着巩珍说道。
  
  经过一年的准备,皇帝又从内帑里掏钱,和向着各路亲王要钱,总算是为乾圣朝的“大航海”打好了基础。
  
  飞剪船经过测试,被巩珍驾驶着在东海南海那边体会过,是可以抵挡住大风浪的,并且速度飞快。
  
  这意味着虽然没有永乐朝的下海规模,但效率应该也不会低很多。
  
  因为他们花在航行上的时间少了。
  
  “这是第一次远航,也不知道要花多久……反正尽量给朕把海上丝绸之路走一遍……”
  
  随着太学中那张世界地图的流传,朱见济也顺水推舟的把“丝路”概念推广了出去。
  
  一些接受度高的有识之士,已经知道中国联络外国,有着自古以来的道路。
  
  “如果能到东罗马故地,那就更好了。”
  
  “给朕收集一些那地方的文献和学者回来,朕是很有兴趣的……”
  
  东罗覆灭至今足足十年,千年积攒下的各种宝贵材料早就飞的到处都是了,养出来的学者也到处流散。
  
  不过以东罗马跟西欧各国的老矛盾,那些知识分子应该不会全跑到日耳曼的地盘去。
  
  “陛下对这个罗马帝国,似乎十分关注?”
  
  自打决定远行西洋,朱见济就时常跟巩珍念叨。
  
  王景弘和马欢他们都嫉妒死了,巴不得自己再年轻个十岁,继续下海,四处驰骋。
  
  “那是自然,好歹跟我中国有千年的情谊!”
  
  宋朝之时,甚至还有东罗马的使者过来,以这个情谊为由,请求宋神宗帮衰落的东罗马一把。
  
  但大怂的本性,大家都很了解。
  
  自己的问题都一大把,所谓的“富宋”也只是富贵了官老爷跟皇帝,底层被盘剥至死,哪里能够让它远行去西洋打仗?
  
  于是东罗使者只能失望而返了。
  
  朱见济觉得,大明承宋法统,很有必要回应一下他们的请求!
  
  虽然迟了几百年,但有总比没有好哇!
  
  而且前世“吊死威尼斯总督”的宏愿一直留在朱见济心中。
  
  现在有了机会,他怎么能不去实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