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宿怨

第三百八十六章 宿怨

第三百八十六章 宿怨 (第2/2页)

今日,才从乡间归来,楚质却接到州衙传讯,有几分莫明其妙听令前去,到了才知道原来是顾可知的召见。走入厅房,发现张元善也在
  
  中。
  
  挥手让楚质坐下,顾可知神情显的有些凝重:“朝廷公文已经下来了,调派江宁知府张方平前来任知杭州事,我听到消息,早在几天之前,张知州已经从江宁出发。这两日就应该到达杭州城。”
  
  “既然如此,送往迎来,本是官场规矩,有什么章程,顾大人吩咐便是,我与楚知县定然听从。”张元善说道。
  
  楚质点头同意,心中寻思,沈透是江宁通判,不知与张方平关系怎样,要写信去问声才行,毕竟日后要在人家手下听差,不仅要了解上司的脾性,再多一层关系的话,日子应该好过些。
  
  “我不是担心这个。”顾可知忧虑重重,叹气道:“只是觉得,张知州到任之后,怕会罢了青苗法。”
  
  “什么?”楚质、张元善面面相觑,惊声急问:“这是为何?”
  
  虽说,新官上任,总有改变上任官员政令的习惯,但这青苗法是范仲淹推行的,新任知州再怎么也要给他几分面子,而且这还是济民良法,深得民心,无缘无故的罢免,说不定会惹得民怨沸腾,得不偿失的事情,应该没人会做吧。
  
  “话虽如此,但你们不知道。”沉吟了下,顾可知轻声道:“其他人或许不会轻动,但张知州与范公”有宿怨,青苗法不是范公所立也就罢了,说不定能得以保存,可是”唉,时也,命也。”
  
  之所以借助范仲淹的名义,就是因为他的影响力极广,就算已经离任。但是民众却很是信服,为推行青苗法令提供方便,可是听顾可知这样说,反倒成为法令失败的根源。但范仲淹与张方平到底有什么宿怨,居然会让顾可知认定张方平一定会反对范仲淹的法令。
  
  望着百思不解的两人,顾可知考虑片亥,轻声说道:“张知州是吕相门生。”
  
  吕相是谁?见到张元善似乎已经恍然大悟,楚质还在那里猜测,半响,吕夷简三字浮现脑中。
  
  昌夷简是谁?楚质再怎么不了解时政,也绝对听说过这位牛人名声。不提人家显赫家势,祖父吕龟图、伯父吕蒙正两位大臣名相。
  
  单是吕夷简自己,凭着真宗朝进士出身,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的资历。列位辅弼之首,执政二十多年。风头之盛,宋朝建国以来,无人可比,然而,这样的牛人,却是范仲淹一辈子的对头。
  
  范仲淹与吕夷简有什么恩怨,顾可知说得很是含糊,推说是政见不同。而张方平身为吕夷简的门生,天生注定与范仲淹立场不同。况且,当初昌夷简倒台,范仲淹执政,张方平立即就从翰林学士的位置迁至知涂州事,几年下来,地方长官任了不少,却没能回到朝堂之中去,心中怎么可能连一点怨恨也没有
  
  其他不用多说了,还有什么比害人丢官贬职更加令人厌恶的,楚质顿时一阵头痛,换成是自己,就是报复不回来,也会选择坏他之事,以泄其恨。
  
  “早知如此,又何必费力推行青苗法令。”张元善叹息不已。
  
  “难道就没有丝毫挽回的余地?”楚质还是不死心。不是说士大夹讲究君子风度,就是在朝堂之上。因政见不同互相争执,私底下却交情不浅吗。
  
  还是年轻啊,不知政事险峻,顾可知摇头说道:“当年范公一笔勾下。不给人留下分毫情面,而今风水轮流转,岂敢奢望别人手下留情。”
  
  楚质皱眉说道:“可是如今有数万百姓借贷了钱粮。难道张知州真敢一意孤行,招惹民沸不成。”
  
  “或许不敢,却也难说。”顾可知也不敢肯定,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些人为了泄愤,说不定真连前程也不要了。
  
  “不管张知州敢与不敢,你们可有对策?”张元善忧虑问道。已经两任知县,考核之日将近,无论是为百姓,还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他都不愿意看着青苗法令被人破坏。
  
  “没有,所以我才找你们来商议。”顾可知说道,目光下意识的
  
  转。
  
  “看我做什。”楚质唉声叹气,无奈说道:“唯今之计,只有看一步。走一步了,希望这位张知州的胸襟,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广阔。不然”(未完待续)
  
  最新全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