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二百八十章 优势互补

第二百八十章 优势互补

第二百八十章 优势互补 (第2/2页)

宋初承唐五代之制,大部分地区的盐都实行官卖,盐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收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有可以半天下之赋的势头,所以盐的生产、销售朝廷控制十分严格,销售也由官府指定毒门区域,越境者视为犯罪,食盐市场基本由官府垄断。
  
  然而宋代战争频繁,驻扎在边境的军队急需粮草,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商人的能力来了,区区的战火算得了什么,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商人可以不顾一切,而朝廷中有的是能臣,也意识到所以由朝廷运粮赴边的话,耗时费力,未免负担太大,立时想到了商人。
  
  然而没有好处的事情,商人基本不会干的,所以有聪明的官员立即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商人运粮给边军,然后拿着凭证到京城户部领取盐钞,再用盐钞换盐。这就是所为的钞盐制度。
  
  新法实施以后,在一定时期内,确实有效缓解了朝廷的负担,不过到了仁宗景佑元年西夏李元昊起兵反宋以后,情况有所改变。边境州军军需告急,于是除了军粮、畜草以外,也急需其他各种杂物,一些猾商贪吏,表里为奸,运给边军的粮草大多数粗劣、潮湿、腐烂不可食用,而且对于一般商人来说。由于盐钞易得而价贱,并没有多大利益可图,当然不愿意再继续下去。
  
  一方面,百姓在连年用兵,不断应付各种繁杂的兵、杂役之外,又增加了辇运食盐的负担,结果是所得盐利既薄,无助于解决沿边州县的燃眉之急,而又引起百姓的纷扰不安,另一方面,西夏产青白盐,羌人常用青白盐入边境与宋人换取米麦。
  
  青白盐价廉味美。朝廷虽严禁私盐而无法禁止,所以陕西州军兵民多食青白盐,边境州军的销售额日益减少,官府的收入随之大减,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凡此种种。说明钞盐制度已经不可行了。朝廷之中有见识的官员纷纷上书直谏。改革盐法势在必行。
  
  这个时候,有些叫范祥的官员站了出来,这人虽然姓范,但与范仲淹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两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坚挺的改革派,意识到盐法之弊,范祥就不停上书提出制置解盐的具体建议。经过几番波折,皇帝赵祯终于同意实施。
  
  范祥这次盐政改革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罢陕西沿边入中粮草,严禁青白盐的输入,这是必然的,然而最让天下商人看重的是,范祥居然废除由官府专卖的禁椎法,实行通商法,同时为了扩大销量,开解盐入蜀之禁。
  
  要知道在此之前,川蜀地区是不准商人运盐进入的,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当年宋太祖灭的后蜀之后,弃一段时间纵容将士在成都皿处抢掠,已经让当地百姓心怀怨恨,到了太宗初期,那时天下未定,为了能够灭后汉,夺回燕幽之地,朝廷又在那里设立衙门,垒断买卖,掠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的茶叶、丝帛以增国力。
  
  一些地主、大商人也趁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蜀地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那时宋太宗应该还一门心思的想着建功立业,超过太祖,心思还没放到治理地方上,川的贪官污吏横行,终于激起民变。
  
  后来,民变被镇压下去,但宋太宗也满肚子火,有感川蜀百姓不服王化,自然要加以区别对待。到了现在,赵祯是个仁厚之主,也不会死守着祖宗之法,见有人提出来,也就顺势答应了。
  
  皇帝的心思,商人不想了解,只要知道新盐法实施对自己有好处就成,谁不知道川蜀之地。天府之国,蜀茶蜀锦闻名天下,特别是那些夷蛮,人傻钱多,居住在只产黄金不产盐的深山老林里,随便拿包盐去,就可换回同样重量的真金白银,说不定还附送几根手臂粗的百年辽,参作礼物呢。
  
  就算深山老林猛兽虎虫频繁出没危险系数过高,那入川之后,也可以顺带转道进入大理,将贩盐所得之得买些犀角、香料回到中原地区,转手就得数倍之利,何乐而不为,计算之后,精明的商人们纷纷行动起来,而许汉卿和杨承平显然是其中之一。
  
  “许兄客气了,应该是小弟仰仗你才对杨承平笑道,语气有几分真诚,相对远离中枢已久的杨家来说,许家在京城的关系更加深厚,毕竟新法实施,谁都能噢到利益的味道,但官盐引卷可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有钱人家未必肯给你。
  
  而引卷虽然在户部领取,但是提取食盐的地方却有几处,宋代盐类分几种:池盐、海盐、井盐、岩盐,就盐的形状和制法而论,又可分为颗盐和末盐,品质不一。价钱自然不同,而池盐盛产于西北。海盐盛产于淮南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就地利来说,入蜀最佳的选择当然是在淮南走水路,所以许汉卿才会下江南考察,在各州转了圈,终于选定杭州为切入点,然而做生意过江龙往往不如地头蛇熟悉门路,有盐引未必能拿到好盐,所以许汉卿当然想找个人来合作。
  
  经过打探之后,目标人选就是杨承平,两人出身名门。而且也有过数面之缘,对对方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样想做食盐生意,优势互补,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两人说通之后,迅速达成合作意向,敲定合作细节,分工协作,当然没有忘记至关重要的利润分配问题。
  
  “许兄吃些亏,让小弟占些便宜,二一添作五,如何?”杨承平笑道,这只是客气话而已,双方的投入差不多,不存在谁占大头问题,所得利润当然对半分。
  
  许汉卿缓缓摇头,伸出四个手指,说道:“四成”。
  
  杨承平顿时轻微皱眉起来,当然不会认为许汉卿高风亮节,自愿只要四成利润而已。
  
  最新全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