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 第七百六十三章 重建东厂 (月票加更)

第七百六十三章 重建东厂 (月票加更)

第七百六十三章 重建东厂 (月票加更) (第2/2页)

崇祯皇帝还是意犹未尽“敢问国师,当抓何人?又该以何等罪名处置?”
  
  他还是有些放不下脸面,这要是换成朱元璋和朱棣,直接出兵就是了,哪里还要什么罪名。
  
  强势皇帝与弱势皇帝之间的区别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不看重颜面。
  
  祖龙不看重,他焚书坑儒不怕被儒家泼黑水。
  
  汉武不看重,顶多下个罪己诏就把事情都给抹了。
  
  唐宗看重一部分,所以他敢于在玄武门动手。
  
  朱元璋不看重,所以他是千百年来第一个,成功的从南打到北的。
  
  崇祯皇帝看重面子,所以哪怕想要迁都南下,可因为面子而不好意思开口,最终只能是煤山上自挂东南枝。
  
  心头叹息一声,王霄还是给了他主意“抓谁不抓谁,这要问锦衣卫。二百多年传承的锦衣卫,可不是白吃饭的。谁家的生意和流寇北虏有联系的,锦衣卫那里肯定是有的。照着他们的单子去抓人抄家就是。罪名都是现成的。”
  
  目光转向骆养性“至于锦衣卫会不会借机上下其手,打击报复什么的。可命东厂严格监控,一旦发现就重罚锦衣卫,明言罚多少都是东厂的奖励。抓的越多,罚的越重。”
  
  骆养性连忙向着崇祯皇帝行礼,大喊着‘不敢不敢,锦衣卫为天家鹰犬,必然忠心耿耿,忠于王事云云。’
  
  不过他的心里,却是在哀叹“如果王霄是皇帝,那大明何至于沦落至此。”
  
  现在的话,他只能是指望崇祯皇帝能一直听从王霄的话。
  
  唯有这样,才是拯救大明的唯一机会。
  
  他骆养性是大明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若是大明都没有了,那他就连个屁都不是。
  
  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的天下,还是关外的后金入关。
  
  人家都是有着自己人等着分蛋糕呢,哪里有位置分给他这个前朝旧人的。
  
  而且再说了,真要是投靠他人,那就是生死都操之于他人之手。
  
  所以,骆养性就是属于那种,打心底里想要大明继续存在下去的忠臣。
  
  崇祯十五年的两场大雨,让崇祯皇帝下定决心求来神仙相助。
  
  等到他们都走出周府的时候,曾经的历史线,就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锦衣卫大规模的抄家行动,持续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
  
  城内数十家的勋贵大臣之家遭了秧,抄家拿人那是一气呵成。
  
  干这些事情,锦衣卫那都是专业的。二百多年的职业素养了。
  
  查抄出来的现银,接近千万两之多。
  
  明朝有钱庄,可勋贵大臣们却是很少将自己的大额财富存在柜台上。
  
  除了怕财富露白之外,还因为在钱庄里存钱是要缴纳费用的。
  
  没错,在明朝的钱庄存钱的话,不但不给你利息,你反倒是要缴纳存钱的费用。
  
  存的越多,交的钱也就越多。
  
  他们的存钱方式,都是把金银都给融化,铸造之后存放在地窖之中。
  
  传说晋商大家之中,有所谓的金冬瓜,银西瓜的说辞。京城这里也是一样。
  
  王霄亲眼看到的,那种西瓜一样大小的银锭,成车成车的拉走。
  
  除了这些银两之外,还有大量的田庄地契,古董字画,华宅美眷什么的。
  
  因为数量太多,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统计完毕。
  
  这段时间里,被处置的锦衣卫足有上百,而被处置的东厂之人也有数十。
  
  都是忍不住诱惑,伸出手的人。
  
  这种事情是禁不绝的,只能是尽可能的去处置。
  
  相比起这些东西来说,王霄更看重的是从各大粮商与大户的仓库里,收缴出来的海量粮食。
  
  初步统计的数量,就在三百万石以上。
  
  天天喊着缺粮食,一石白米居然能卖到五六两银子的天价。现在找出这么多的粮食来,崇祯皇帝也算是明白了,粮食都是去哪儿了。
  
  一手拿着银两,一手拿着粮食。
  
  有钱有粮了,那就要开始招兵。
  
  北直隶的流民那么多,在城外设立招兵点,很快就拉起了小两万人马。
  
  不是招不起更多,而是需要训练精锐。
  
  王霄提出的建议,把之前收缴的那些田庄,全都分配给这些新军。告诉他们,你们不仅仅是在为皇帝打仗,也是在为你们自己家的田地打仗。
  
  皇帝没了,大明完了。你们的家,你们的田地也会被人抢走。
  
  崇祯皇帝原本想要让英国公掌管新军,却是被王霄一巴掌推了回去。
  
  “京城三大营就是英国公一直在掌管,你看看都掌管成什么样子了。你是想要让最后的救命稻草,新军也变成这个样子?”
  
  “那何人可为将?”
  
  “天牢之中关着的那个,孙传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