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楚氏赘婿 > 160 釜底抽薪...小昏侯要废黜尊儒!

160 釜底抽薪...小昏侯要废黜尊儒!

160 釜底抽薪...小昏侯要废黜尊儒! (第2/2页)

“我倒觉得问题不大。童生虽不效命于帝王,但是学问多一些,总归是好事。自己不广学博闻,如何教好学生?”
  
  御史大夫王肃抚须笑道。
  
  县试的考题繁杂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门阀勋贵的士子们买得起书。
  
  就算一本书一千枚铜币一两银子,那数十本、一百本,那也不过是一二百两银子的开销。
  
  金陵城的门阀豪族,谁家里的书房,没有上百本的藏书啊?
  
  以前竹简藏书不便,需要好几个大屋子来专门堆放竹简书籍,现在全抄录成纸书,一个小书架就放下了。
  
  考的书籍多了,士子们读书辛苦一点,仅此而已。
  
  除了极少数游手好闲,不看书的纨绔士子之外,大部分士子都能通过童生的考核。
  
  至于儒生们买不起太多的书,只能看五到十本儒书,答不上这些博杂的题目,落选了。
  
  这关他什么事,关门阀派何事?!
  
  王肃这个门阀勋贵派的领袖,开心都来不及呢,哪会替儒生们操那么多心。
  
  “不错,王大人所言正是!单考儒科,太过简单。还是考全科为好!”
  
  楚天秀不由微微点头,“童生是大楚皇朝未来的基石,看书尽量博杂一点为好。
  
  主相大人,考题简单,固然是方便了考生。
  
  但是遴选不出足够出色的人才,那也是白费啊!科举,是用来为皇帝选才的,不是照顾学生方便。才干,涉及到所有方面,自然是全科为上。”
  
  “...”
  
  孔寒友默然的看着小昏侯、王肃,两人一唱一和,心在滴血。
  
  王肃,这位黄老大臣,不喜儒学,明里暗里打压儒学。
  
  小昏侯楚天秀,这个前朝楚君后裔...更不知学了些什么,几乎什么都懂,喜好鼓捣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他们两个,这是...要抄儒家的根基啊!
  
  儒家派系最大的根基,就在郡县之地。
  
  孔门弟子好为人师,儒家子弟在各县广办私塾,各地的富户、地主家子弟,学的基本都是儒学,出来便是儒生。
  
  其它流派的学说,因为没有儒生在私塾去宣扬,变得越来越少。
  
  这科举县考一开,童生为了当官,至少要读三五十本各种三教九流的杂书。
  
  黄老之学、法学、兵家、纵横家学说,各家学说都要考,定然会影响到学生...一夜间,怕是各个学派又大量冒出来了。
  
  这天下儒家子弟,都变得不纯了。
  
  独尊儒术的大业非但无法完成,反而会让儒家学派的大好形势,化为乌有。
  
  这才,仅仅是科举第一轮县试而已。
  
  后面,还有三轮“郡试、国试和殿试”...更别提小昏侯会变出什么花样,打压儒学。
  
  孔寒友深吸一口气,心头寒颤。
  
  他忽然察觉出一些小昏侯推行科举制的真实意图。
  
  小昏侯的这一手太狠了!
  
  心狠手辣啊!
  
  这哪里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明是要“废黜尊儒,广纳百家”。
  
  这要是被小昏侯给搞成了,他孔寒友不但主丞相白当了,更要成了儒家学派和孔门的千古罪人!
  
  他为了让儒派大兴,才支持科举制选才。
  
  可是科举制最后把儒家学派给干掉了,那就成天大的笑话了。
  
  “这份县试考卷事关重大,本丞相拿去请示皇帝,问问意见。单考儒科,还是考全科,还是让皇帝来决定吧。估摸,需要一些时日的功夫。”
  
  孔寒友道。
  
  “行吧!”
  
  楚天秀起身,向两位大臣告辞。
  
  孔寒友已经察觉到县试考题对儒派不利,定然要竭力反攻...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门阀勋贵派为了确保自家士子出仕,定然不会站在儒派这边。
  
  无非是主动趴下,和被打趴下的区别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