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名门财女 > 第三百零五章节 赫有名的王介甫

第三百零五章节 赫有名的王介甫

第三百零五章节 赫有名的王介甫 (第2/2页)

“二嫂?”
  
  “咳,”晁文柔被八娘唤的醒过神来,忙咳了一声掩饰,“总归这会儿还没有到饭点,大哥和你二哥都说今儿要迟些回来吃饭,听说是七姑奶奶的大伯兄调到京城来了,大哥和你二哥他们前去拜访,我正与娘说这事儿呢,你二哥说,兴许会把人请家里来吃饭。”
  
  王介甫?王安石?
  
  八娘愕然。
  
  虽说时空已变,但看二哥的老师欧阳永叔,还有她的义父蔡君谟,以及大名顶顶的范希文,还有包青天包希仁,都未曾因为时空的变异,而掩住风华,八娘觉得这王介甫既来了京城,就算现在的大宋有历史上的那个北宋已经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可任何朝代,都存在些共有的政治弊病,只怕这位与她家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的王介甫,必也将会在京城做出一翻大事来。
  
  说起来王介甫不仅是七姐的大伯兄,其实和二哥的外家,又都是金溪拓岗的吴家,就算没有七姐的关系,王介甫来京城,请到自己家里来作客也是应该的。
  
  因是历史上的名人,且陆十七也说过,这位王介甫当就是那曾引起北宋中期以后朝庭一片血雨腥风的著名的变革名臣,文学名家的王安石,八娘不禁期待起来。不知道这个真人版的王介甫,会是个什么样子,是否如历史记载上一样,是个不修边幅,刚愎自用,却又一心以天下为已任的人。
  
  这个人的历史功过实在不好评价,不过那也不是八娘考虑的,对于现在的她而言,如今的王介甫,只是自己家的亲戚而已。因听说王介甫可能来,八娘倒想起他的弟弟,自己的七姐夫,温润而儒雅的王平甫来。
  
  “既是有客来,咱们家的厨娘做的菜又偏北方口味,我看不如这样,今天就由我来做菜吧。”
  
  “那怎么行?八妹看着就极累的样子,可别强撑着,实在不行,咱们去酒楼或是饭庄里,叫桌席面来就是了。”
  
  八娘笑道:“不要紧,总归这会儿还早,不如二嫂吩咐厨房里去准备些菜,你这里陪着娘,我就在娘那屋外间的榻上躺一会儿,等到了时辰,二嫂叫我起来就是了。总归要用的东西,厨房里都会准备上的,我不过动动手罢了。”
  
  晁文柔见她执意如此,也不好再劝,便让她先歇着去了。
  
  到了黄昏时,曾子晔和曾子固两兄弟果然领了王介甫过来。听到丫鬟过来禀报,见也到了要准备晚膳的时候,晁文柔让丫鬟叫了八娘起来。八娘也收拾好去了厅里,就见曾子晔兄弟二人领了王介甫过来拜见朱氏。
  
  两下里见了礼,朱氏忙让兄弟几人都坐了。
  
  八娘打量了一下王介甫,和曾子固差不多的年纪,八娘是知道他比自己二哥还要小两岁的,只是反看起来比二哥要大上一两岁,也比二哥略矮些。一身的白色儒服虽显旧,倒也干净,并不如记历史记载的那样,穿着身能见着油污的脏衣。八娘不禁想象了一下王介甫指甲藏垢,发髻不洗,衣服满是油污的样子,暗暗好笑。
  
  想来这会儿的老王因还年轻,性格还没那么孤傲狷狂的原因吧。虽是笑着的时候,也显得严肃,五官有些王平甫的影子,只是大概因表情严肃的原因,通身上下,全无王平甫的那温润之气,让人一望之下,便觉得不可亲近。
  
  朱氏问了他家中可好,王介甫入京之前,也是休了一个月的假回乡探亲了的,便笑道:“家中都好,因今日听子固兄说伯父去世,这才前来拜祭。”
  
  虽说曾不疑的棂柩寄放在城外的寺庙中,但家中肯定也是设了灵位的。
  
  提到去世的老爷,朱氏落了一翻泪,王介甫见朱氏哀伤,又见她怀着身孕,实在不宜作悲伤之态,便说起喜事来:“……有件喜事当要叫伯母知晓,想来伯母听了一定高兴,我来之前,二弟妹生了个儿子,母子平安,南丰那边已早送了信去,原本京城这边也是要早些送信来的,只是因我刚好要来京就职,这才让我一道捎了过来。”
  
  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掏了封信出来。
  
  八娘上前接了,递到了朱氏的手上。
  
  因当时南边并不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这信是七姐夫写的,信笺上还是写着“泰山大人”亲启几个字。
  
  朱氏听到女儿生了儿子,自是意外的惊喜,当时来京城时,还没收到七娘怀孕的消息。再看到信笺上的几个字,不禁是悲喜交加,再度流下泪来。
  
  待看了信,知道七娘母子平安,孩子一生下来就又胖又健康,心中的悲伤便淡了几分。又想着亲家的兄长在此,也不好一味难过,便擦了泪,笑道:“你是一人来京里的吧?”
  
  “回伯母的话,因二弟妹才刚生产,祖母年老,家母身体又不适,内子还需操持家务,因此并未跟来。”
  
  “那你如今是住在哪里?”
  
  “暂时在客栈里住着,已托了牙行里寻合适的宅子了。”
  
  朱氏想了一下便道:“客栈住着不方便,既吵闹,也吃不好。合适的宅子也不是一时就能寻着的,再说京城便是一柴一米,都是贵的,我看你若是不在意,就住在咱们家吧,虽说不在内城,但胜在这里往内城里去也便利的很,到时候或买或租匹代步的马或驴子,你前往官署也方便。你也能不必为日常琐事烦扰。咱们家别的倒没什么,胜在这宅子幽静,吃食上头,也能合心些。”
  
  “不麻烦伯母了,侄儿听说子晔兄和子固兄两位兄长即将扶先伯父的灵柩回乡,家里本就忙乱,且尽是女眷,您如今又病着,侄儿又怎好再添麻烦。”
  
  “无妨,子阜子景还有四郎子进都留在京城里。到时候就把东跨院他们兄弟住的东厢房给收拾出来你住吧,那屋子阳光很好,也安静,你也刚好也好指导他们兄弟读书。院里也尽有专门服侍的丫鬟和婆子,万事上头不要你们操心,你只管安心公事则可。再则咱们两家几代姻亲,客气也不在这上头。等你媳妇过来时,你再寻了合适的宅子搬出去不迟。”
  
  王介甫见朱氏说的诚恳,且他与子固乃是知交,原被请来就是要住两天好好一处说话的,子固又刚丧父,正是需要人安慰开解的时候。
  
  住就住下吧。就算曾子晔几兄弟回南丰,总归还有子阜他们几兄弟,也不算不方便。等以后寻了合适的宅子,再搬也不迟。这么一想,也就笑着允了。
  
  他们这边说话,八娘告辞去了厨房里。
  
  王介甫陪着朱氏说了会儿话,朱氏也怕他陪自己一个妇人家说话不自在,自让他们兄弟回前院里聊去了。
  
  八娘去了厨房里,客人也去了前正院里,晁文柔不好让八娘一人忙,叫了秋蔚和五月过来服侍着朱氏,自己随后也去了厨房。
  
  因王介甫答应要住下,曾子晔便打发了许十三去了客栈里,寻了王介甫的随从,与客栈里结清了宿资,拿了行李回来安置。如此王介甫这位大宋未来赫赫有名的人物,就在曾家住了下来。每日里除了公事,与曾子晔曾子固几人只管谈学论道,品评时事不提。
  
  八娘作坊被烧的事情,因动静太大,曾家几兄弟是一早就知道的。曾子晔和曾子固嘴上虽没说什么,暗地里却是托了关系查访解决,尤其是铺子被封的事情。他们兄弟二人倒还没什么,五郎原就是个霸王性子,知道了岂有不气的?因此这一向,常打着去寻陆十七的名义,往外跑的多。
  
  八娘既是知道了作坊和铺子里的事情,也不会再放手不管,每日里都要去作坊里与刘二郎和乔哥儿商议,经过这么些日子,漆坊已腾了一半地儿出来安置木器坊,且经过修膳,如今两处作坊,也都开始正常生产了。八娘和刘二郎与乔哥儿商议的,是重建木器坊的事情。
  
  除了建作坊的事情,从前没有放在心上的作坊的安全问题,也被重视起来。白天还好些,晚间却是留了专门的值守,轮值巡视。生怕再出事儿,她可真折腾不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