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雪中悍刀行 > 第八十章 树叶红了

第八十章 树叶红了

第八十章 树叶红了 (第2/2页)

徐凤年抬起头,皱了皱眉头。
  
  只见从清凉山山脚开始,不断有鱼凫弩向空中激射而出,越靠近这座他这个北凉王正值小憩的听潮湖,弩箭就越来越繁密,在徐凤年亲手提着徐淮南和提兵山第五貉的两颗头颅从北莽返回之后,敢到北凉王府行刺的江湖豪客就彻底销声匿迹,毕竟能够混到出人头地的江湖人士,不论身负如何不共戴天之仇,都不是愿意自投罗网的傻子,尤其是在徐凤年与王仙芝一战傲视武林后,许多潜藏在北凉多年的春秋豪阀死士就随着那些将种富绅一起默然离境,这伙人是真的心灰意冷了。徐凤年想不到谁能够完全隐藏气机来到清凉山山脚,然后暴起闯府,甚至连徐凤年都无法清晰捕捉那个模糊身影,照理说,赵室如今要希望他去跟北莽扳手腕,可以死,但不可以死得太早,至于北莽那边,洪敬岩和慕容宝鼎先前才出现在流州,应该不会还有谁吃饱了撑着单枪匹马来触霉头,拓跋菩萨有这份实力,但北莽军神的心境,一直更倾向于在沙场上堂堂正正建功立业。
  
  就在徐凤年纳闷之时,就看到不远处的听潮阁有一道身形掠出。
  
  徐凤年有一瞬间的失神。
  
  自己还没有上山练刀的时候,他带回了那个白狐儿脸,那是一场鹅毛大雪的凛冬时节,白狐儿脸在湖上“走刀”,那会儿,徐凤年真的以为这就是天下第一厉害的刀法了。现在回头再看,白狐儿脸当时的刀势刀意刀法仍是上乘,但恐怕距离之后太安城见过的顾剑棠跟曹长卿针锋相对的方寸雷,还是有一段火候差距。但白狐儿脸始终是他三年游历途中第一次确认无误的江湖高手,当然那之后,老黄,从湖底出世的带刀老魁,老掌教王重楼,羊皮裘老头儿,这些人就逐渐出现在视野之中,各有风姿,无一不让人仰慕神往,对江湖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携单刀出楼的白狐儿脸跟那抹高大身影在湖心亭百丈之外错身而过。
  
  徐凤年站起身,在刺客不易察觉的些许停滞后,立即辨认出来者身份,是一个在完全意料之外的老前辈。
  
  一个嗜好吃剑的无名剑客,隋斜谷。
  
  正是老人的借剑,让徐凤年从人猫韩貂寺手中捡回一条命。
  
  徐凤年站在走出亭子,不等他走下台阶,吃剑老祖宗就来到亭子附近,跟李淳罡互换一臂的独臂老人抬了抬断臂的那只袖管,被削去了大半截,啧啧道:“顾剑棠这个岁数,可没这等凌厉刀法,一刀就大致相当于八年前的顾剑棠了,两刀的话,还了得?”
  
  徐凤年跨下台阶,微笑道:“晚辈见过隋老前辈。”
  
  老人开门见山道:“你家的待客之礼就不计较了,你小子欠老夫一条命,先送上七八柄好剑开开胃,之后如何报恩,慢慢算。你小子从武帝城那里把王仙芝的家当都给抢了去,想必老夫这趟有口福了。”
  
  徐凤年笑道:“不巧,剑冢家主先前在河州那边拦路,那些名剑毁去十之七八,不过既然是老前辈登门,府上库藏还有,好剑总少不了前辈便是,住一日,就管饱一天。”
  
  老人瞥了眼这个当初自己还能高高俯瞰的年轻人,哈哈笑道:“你小子就这点最让人讨厌不起来,虽说不是啥好鸟,但有一说一,也不小气。”
  
  老人跨入湖心亭,徐凤年跟在身后小声问道:“邓太阿没有跟前辈一起进入北凉?”
  
  隋斜谷白眼道:“他才不乐意搀和庙堂纷争,老夫也一样,只不过澹台平静那婆娘是老夫心中唯一的魔障,都念想了整整八十年了,她既然来了北凉,老夫自然要盯着她才行,万一她红杏出墙去,老夫也好立马宰人。”
  
  徐凤年哭笑不得,对于这种比常人一辈子还要漫长的纠缠,自然是只能乖乖袖手旁观。
  
  徐凤年很快等到消息,白狐儿脸不但出楼,还出城了,只佩了一柄单刀春雷,毫不拖泥带水,直接带着帮忙背着绣冬刀和捆绑七柄剑的王生一同赶赴北莽,临了连一声道别都不乐意跟他说,这让徐难免凤年心有些戚戚然。
  
  隋斜谷一屁股坐下后,一句话就石破天惊,“有谢飞鱼帮忙,捕捉蜀地大小蛟龙,陈芝豹很快就会追上王仙芝了。”
  
  老人一脸幸灾乐祸道:“徐凤年,你小子难不成跟姓名里带芝的家伙都有宿仇?”
  
  徐凤年苦笑着摇头,但是心头一惊,缓缓点了点头。
  
  他记起了八百年前大秦王朝最隐蔽的那个影子,名字中不带芝字,却叫曹之。
  
  老人就是随口一说,对这种理不清剪还乱的命理之说其实并不关心。
  
  脸色有些阴沉的徐凤年斜靠着亭子廊柱,闭上眼睛。
  
  然后脸色开始明显好转,站起身,再次起身望向远方。
  
  有两条雪白长眉的隋斜谷伸出两指,捻动一条长眉,盯着这个心境转换的年轻人,缓缓陷入沉思。
  
  从溪风细雨的东南到黄沙粗风的西北边塞,有一对师徒走了万里之遥,终于就要进入北凉,就要走近那座香火不绝的武当山,最终会这个祥符元年年尾,在大雪纷飞中登山。
  
  此时,年轻师父背着精疲力尽的年幼徒弟,行走不快。
  
  “师父,当了道士,是不是就要背很多书?”
  
  “也不一定。”
  
  “师父,许先生说你是山上最大的道士,我既然当了师父的徒弟,就要好好修行,一心向道。我怕做不好。”
  
  “人生在世,随遇而安,就是修行,也是福气。”
  
  “师父,我不懂,什么叫随遇而安?”
  
  “就是累了就停下来,不累了再走。我们道士求道问道,其实从来不在天上,就在我们脚下。”
  
  “师父,那你让我自己走吧,我不累了。”
  
  “没关系,师父再背背你。”
  
  “可是师父,这样不就不随遇而安了吗?”
  
  “余福,记住,世上有些事,比修行还重要。”
  
  “嗯?”
  
  “就像你走在路上,看见了某个人,哪怕不累,也不愿意走了,那你就可以停下来,看着她。看似有违天道,可师父的小师叔看来,物情顺通,无违大道。我道不道,何需本心之外之人来道?”
  
  “唉,师父,听上去当个道士真难。不过师父你也有师叔啊?”
  
  “师父当然有师叔,师父的师叔也会有师叔。以后,山上也会有人喊你师叔和师叔祖。”
  
  “师父,你看,那边有棵树的叶子都红了。”
  
  “那我们就停下来看看?”
  
  “好!”
  
  武当道人李玉斧把徒弟余福放下来,牵着他的手,一起抬头望着那棵秋叶鲜红似火的黄栌树。
  
  秋树如女子着红衣。
  
  卦不敢算尽,只因世道无常。情不敢至深,唯恐大梦一场。
  
  李玉斧低下头,看着目光痴然的孩子。
  
  小师叔,你真的还要一梦三百年?
  
  李玉斧分别看了眼天地,眼神坚毅。
  
  世人证道,似乎都是证那天道。
  
  脚下人人有大道可走,却给遗忘了。
  
  天道再高终有顶,天人高坐,美其名曰位列仙班。
  
  大道却无穷尽。
  
  何须高高在上?
  
  李玉斧笑了笑。
  
  小师叔,当年你兵解之前与我说不要走你的路,我一直想不明白。
  
  如今有些明白了。
  
  李玉斧松开手,双手叠放,缓缓作揖,弯腰三次。一礼敬父母恩师,二礼敬天地,三礼敬心中大道。
  
  整座中原大地上,闷雷滚动,却不知为何,没有一道闷雷炸入人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