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四百七十四章 银河望远镜

第四百七十四章 银河望远镜

第四百七十四章 银河望远镜 (第1/2页)

每一次实验,都有一颗质量约为1KG的黑洞生成,然后在瞬间之中,因为霍金辐射而耗尽了自己所有的质量,以一场猛烈到极点的爆炸结束自己的生命。
  
  通过黑洞的史瓦西半径计算公式,Rs=2GM/c^2可以计算得出,一颗质量为1KG的黑洞,其半径约为一千亿亿亿分之一点五米。
  
  通过黑洞的寿命估算公式,t=10^65*R^3,其中R为黑洞与太阳质量之比计算可以得知,一颗质量为1KG的黑洞,其寿命约为一百亿亿亿分之一点二七年,约为千亿分之四秒。
  
  通过黑洞的温度估算公式,T=hc^3/8πkGM计算可以得知,这样一颗黑洞的温度约为7.66千万亿亿摄氏度。
  
  整体来看便是,一颗质量为1KG,温度为7.66千万亿亿摄氏度,半径为一千亿亿亿分之一点五米,寿命为千亿分之四秒的黑洞,在人类文明所建成的超级粒子对撞机之中瞬间生成,又在千亿分之四秒的时间之内,将自身的全部质量转化为了能量,令自身瞬间消失的同时,也带走了约一万公里的对撞机机体。
  
  就算有前期的充足准备,完成一次对对撞机的维修,也需要耗费五天的时间。而到了此刻,人们已经重复这样的实验高达1000次。
  
  十几年的时间已经悄然度过。
  
  但直到此刻,人们还未能发现那种理论预测之中的光子异常增加的现象。
  
  这意味着两种可能性。一,理论预测是错的。二,理论是对的,那种光子异常增加的现象确实发生了,但己方还未观测到,或者量级存在错误。
  
  以及第三,工程结构出现了错误。
  
  理论预测和实际观测毕竟是不同的。说不定是因为己方工程结构出现错误,导致设备性能降低了呢?
  
  前两种可能性,人们无力干涉。人们惟一能改进的,便是第三种可能性。
  
  于是,一边进行实验,人们一边对观测设备和粒子对撞机本身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根据实际实验数据对其作出调整。
  
  再时间又过去十几年时间之后,又一次实验完成。这一次,面对着生成的数据,参加此次实验的科学家们同时发现了一点异常。
  
  在黑洞诞生之后约百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黑洞在红外波段的辐射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波动。
  
  这个发现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瞬间,不管是位于舰队主体的,还是位于试验场地的,几乎所有相关科学家全都扑到了这一个发现之上。
  
  最终,在最为严格的评审之下,科学家们几乎一致认为,这个数据是可信的。
  
  现在所需要做的还有另一件事情。
  
  复现它。
  
  这才是最为实打实的证据。
  
  万众瞩目之下,又一次实验开始。这一次,科学家们没有失望。
  
  那种红外波段的辐射波动再一次出现了!并且,与科学家们以此次对撞实验的能级为基础所作出的预测完全相符!
  
  在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整个文明之中,所有知情者全都振奋了起来。
  
  这意味着依据我们的理论体系所预测的那个反物质宇宙确实存在,进而证明了我们的理论体系极有可能是正确的!
  
  当然,现阶段的它还不够完善,远远不能被称之为是空间理论。后续还不知道有多少艰难的工作要做。
  
  但至少,六级文明的大门已经被推开了一道缝隙。大门之后的美景,已经向人们展露出了一角。
  
  这是自银盟诞生以来,除缔造者文明之外,所有文明都未曾做到过的事情。如今,人类文明做到了!
  
  在得到这一关键性证据之后,结合当初韩阳从大犬座矮星系之中获取到的数据,众多理论物理学家再度投入到了对于当前理论的完善和迭代之中。
  
  而,除了在银河系边缘所进行的千克级黑洞实验,在主舰队周边,更多的中小型实验一日不停。
  
  实验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是否正确,修正物理理论;理论物理学家们则依据来自于实验的数据,将理论修正之后,反过来为实验物理提供方向指引。
  
  双方紧密配合,缺一不可。而韩阳所收集到的那些数据,便成为了孕育这一切科研活动的温床,成为了一切研究和方向的基础。
  
  理论进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全新补充理论提出来,通过验证之后,便会成为完善空间理论这一整套理论框架的枝干和脉络,让它更加完善,更加丰满。
  
  在这过程之中,韩阳也没有忘记不断的带领着人类主舰队转移阵地,尽可能的提升着隐蔽性和安全性。
  
  时间悄然流逝着。在上一次千克级黑洞实验取得关键性成果之后,经过数百年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理论体系再度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突破。
  
  通过反复的论证,已经日趋完善的空间理论体系再度做出了一个重要预言:基于空间特性,如果当前理论体系没有错误的话,那么,当初从当前宇宙分裂出去的那个反物质宇宙,必定会在当前宇宙演化早期,持续不断的对本宇宙施加除CP破缺之外的另一种影响。
  
  而这种影响是可以验证的。具体来说便是,它会导致早期恒星在金属丰度上出现一定的异常。
  
  对于单个恒星来说,因为这种金属丰度异常极为微弱的缘故,十分难以观测。但扩大到整个河系,这种金属丰度异常便具备了探测的基础,有可能被现阶段的人类文明的观测力量察觉到。
  
  有了理论预测,韩阳立刻发动起自己的工业能力,开始大批量的制造观测设备,并以银河系为标本开始观测。
  
  数百万台高性能望远镜开始逐一检查银河系的各个结构,银心,银盘,悬臂,银晕,星际尘埃,等等等等,试图找到银河系形成早期金属丰富异常的证据。
  
  但规模浩大,耗时长久的观测之后,人们却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在银河系之中,找不到任何相关证据。
  
  原因也很简单,现阶段的银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被金属所“污染”了。
  
  天文学意义上的金属,是指除了氢和氦之外的所有元素。而恒星聚变会不断的将氢和氦聚变成其余元素。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碰撞等剧烈的物理过程,则会形成更重的元素,并将其抛洒到整个星际空间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