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眼一号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眼一号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眼一号 (第2/2页)

当然,仅仅只是理论上而已。将理论化作实际,真正将这种探测设备造出来,仍旧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或者说,单纯的制造这种探测设备其实并不困难——对于已经拥有如此之强大工程力量的人类文明来说,推动一颗星球尚且可以做到,什么样的设备能难得住人类?
  
  更准确一点来说的话,便是,这种设备该怎么造,才是最为艰难的。
  
  这涉及到大量的理论计算。
  
  人们必须首先确认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参数,才具备探测到这种影响的可能性,然后再去研究该如何实现这种参数,该使用哪种材料与结构,等等等等。
  
  基于这个目标,人类科学界与韩阳同时开展了大量的计算与研究,并展开了一次又一次实验。
  
  在这过程之中,无数个极为艰难的科学问题涌现了出来。虽然有了罗氏分析这一有力的数学工具,极大提升了效率和降低了难度,人类科学界仍旧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迹象。
  
  没有办法,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学习现有知识,然后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做微创新和应用化研究的环境。现在要自己亲自去探索未知领域——没办法,实在是没有这个思维和意识啊。
  
  韩阳知道,真正具备这种科学思维和意识的科研人才,只有从下一代人之中慢慢培养出来了。
  
  通常来说,普通文明不会具备这种机会。因为内外部的环境都不允许。
  
  也只有有了自己存在的人类才有这个机会了。
  
  人类科学界仅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这一项工作的关键核心,便落在了韩阳的身上。
  
  幸好,现阶段的韩阳经过了之前那数次重大升级,具备足够的信心面对这个难题。
  
  在这过程之中,韩阳首先确认了建造这种探测设备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各种干扰辐射越低越好。
  
  这种环境,与需要极低背景辐射的中微子探测器又不相同。中微子探测器可以建造在极深的地下,屏蔽几乎一切外来辐射。但此刻这种探测设备,建造在地下的话,便连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屏蔽了,那还探测个什么啊。
  
  必须要其余类型的辐射尽可能地低,却又不能影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才行。
  
  符合这种探测条件的,便唯有远离恒星等各种星体的地方了。
  
  原因很简单,恒星是宇宙之中数量最多、最为广泛的强辐射源。
  
  除了恒星之外,其余具备强大辐射的星体也不行。黑洞、中子星、白矮星,尤其是正处在吸积过程之中的这类极端星体,更是离的越远越好。
  
  韩阳最终挑选了一个距离太阳系约有16.2光年的地方。
  
  那里,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都在5光年之外。且周边恒星都是辐射功率较低的红矮星和黄矮星,不存在蓝巨星之类的超大质量星体。
  
  地址选好了,下一步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环境,做出能更好适配当地环境的探测器构造。
  
  当然,在这之前,韩阳得自己先确认这台探测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结合已有科学数据,也即,我虽然暂时不知道什么样的探测标准能察觉出这种影响,但我已经知道哪些探测标准无法察觉到这种影响。
  
  如此便确认了性能下限。
  
  再通过大量的计算,通过求解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方程式——罗氏分析这种数学工具便在其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众多之前根本无法求解的复杂方程式在这一新的数学工具应用之下,纷纷求解出了答案。
  
  当然,这个过程仅仅依靠韩阳自己的算力也还是不行的。这并不是韩阳自己算不出来,而是太过浪费。
  
  这种计算,编写好程序,交给专门的超算去做即可,无需浪费自己的算力。
  
  于是,一颗位于遥远的星系边缘,距离太阳约2000亿公里的矮行星被韩阳挑中,直接在那里开始建造大规模的超算中心。
  
  制约超算性能的一大指标是散热。而这颗矮行星因为距离太阳较远的缘故,表面温度低至零下260多摄氏度,正好满足超算的热排放。
  
  在这颗矮行星之上,韩阳发动起人类的工程能力,加上自己的工程能力,在短短数年时间之中,便建造出了数万座超算中心,其中每一座超算中心的算力,虽然比不上韩阳自己,但也少的有限。
  
  这数万座超算中心一同全功率运转,开始计算韩阳与人类科学界所提交的一道又一道复杂的计算题目,其释放出来的热量,甚至于令这颗矮行星的表面直接从零下260多摄氏度,增温到了零上两三度的水平,将星球表面的各种固态气体,干冰、甲烷、固态氢氧等都融化了,直接让这颗矮行星具备了一层薄薄的大气。
  
  幸好,有了大气层,星球向外辐射的热能也多了,勉强达成了产热与放热的平衡,星球温度没有再提升,才让超算能在这颗星球上继续运行下去。
  
  在全力以赴的计算和验证之下,一系列极为珍贵的科学数据产出,终于让韩阳脑海之中慢慢形成了这台探测器的基本概念,初步搞清楚了它该如何建造,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性能指标。
  
  搞清楚了这一点之后,之前专门将那艘五级文明空天母舰调回来,运向工地的数亿吨物资便可以开始使用了。
  
  长达两年的时间之后,被韩阳命名为“天眼一号”的这台巨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器终于建造完成。
  
  浩瀚宇宙,万千星辰映照之下,这台巨型探测器的一面如同光滑的镜子一般,完全映照出了宇宙的模样。
  
  在它光滑如镜面的背后,则是一台又一台设备,不同的设备之间由各种各样的管道和复杂的线缆所连接,大大小小的设备数量多达几十万台。
  
  这台探测器的截面面积,也有足足4.6平方公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