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三百零一章 质子衰变

第三百零一章 质子衰变

第三百零一章 质子衰变 (第2/2页)

一番计算之后,韩阳发现,如果要通过质子衰变效应,将恒星数量降低到如此程度,那么,质子的寿命应该在10^20年之内才行。
  
  但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韩阳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如果真的存在质子衰变,那么质子的最低寿命,也应该在10^33年以上。
  
  两者之间差了十几个数量级。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原本这个猜想应该被舍弃了。但韩阳再度发现,假如将质子寿命认定为10^20年的话,这个河系之中其余一系列的异常现象都可以得到解释。
  
  甚至于有关黑洞喷流的一些异常都能得到完善的解释。
  
  这让韩阳再度大惑不解。
  
  什么情况?
  
  数学计算、理论预测与实际现象如此吻合,这似乎并不能单纯的用巧合来解释。
  
  这似乎在暗示,在这个遥远的星系之中,质子的寿命似乎真的是10^20年。可是在太阳系之中,韩阳又可以确定,质子寿命至少在10^33年以上。
  
  难道质子的寿命也存在变化?在我这里就衰变的更慢一些,在那里就衰变的更快?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导致了这种不同?
  
  思考之下,韩阳最终将目光注视到了那个隐藏在星系核心的庞然大物之上。
  
  “莫非……是超大质量黑洞的引力场?”
  
  有关于引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就算到了此刻韩阳都还并不清楚。他甚至于还未能完成引力子的量子化,更不要说将引力也统一到一种力之中。
  
  但这不影响他假设一下这个结论。
  
  “如果是超强引力场的话……我倒是可以进行一些试验。”
  
  在太阳系周边并不存在黑洞。
  
  小黑洞都没有一个,也没有中子星。不过白矮星倒是存在几颗。
  
  “白矮星周边的引力场也十分强大。不如在那里做个试验试试。”
  
  韩阳下定了决心。
  
  要探测质子衰变,需要一种和探测中微子相同的科学装置。
  
  中微子望远镜。
  
  事实上,中微子望远镜这玩意儿最初制造出来,就是为了观测质子衰变的。不过质子衰变现象没看到,反倒是观察到了中微子,由此这玩意儿竟然成了探测中微子的专用工具。
  
  但中微子望远镜有一个硬性要求,那便是必须要位于极深的地下。唯有如此,才能屏蔽各种外来辐射。
  
  如果没有厚重的岩层,那就只能通过人造的屏蔽层来达到这一效果。
  
  据韩阳估算,在白矮星旁边要达到足够的屏蔽标准,自己就必须要造一个半径在4公里以上的实心金属球。而这样一颗金属球的质量高达至少一万亿吨。
  
  在一颗白矮星旁边建造这样一颗质量在一万亿吨的金属球,就算以韩阳的工程能力都力有不逮。
  
  这就没办法了。不过韩阳立刻想出了一个替代方案。
  
  人造屏蔽层不可行的话,能否以天然星体代替?
  
  韩阳立刻调取资料,立刻便发现,波江座40这个三合星系统之中的那颗白矮星,周边就存在一颗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的尺寸大约在86*75*40公里。以此计算,在其核心建造中微子望远镜的话,其屏蔽层最薄弱处,也有20公里厚的岩层,完全可以达到自己的要求。
  
  那就没什么说的了。
  
  在韩阳的主导之下,一支庞大的科考舰队立刻开始筹备,短短三个月之后便即出发。
  
  经过了约40年的漫长航行,科考舰队终于到达。
  
  在这个三颗恒星相互围绕着旋转的神奇星系之中,科考舰队开始了工作。
  
  首先要进行的第一项工作,是降落到这颗小行星上面去。
  
  通常来说这很简单。但只要是牵扯到类似于白矮星这类的极端星体,再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这颗小行星距离这颗白矮星太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仅有约一万公里左右。
  
  通常来说,如此接近的距离,会导致这颗小行星被白矮星的强大引力直接撕裂。
  
  不过这颗小行星具备较为奇特的轨道,且自身结构较为特殊——韩阳怀疑它是从一颗大行星的核心之上分裂出来的,主要成分为铁和镍,比普通的岩质小行星结构强度高了许多,才避免了被撕裂的结局。
  
  如此之近的距离,导致这颗小行星必须具备极高的速度才能环绕着这颗白矮星运转而不至于掉下去。
  
  它的速度达到了约两千公里每秒。以这个速度围绕着这颗半径约为7000公里的白矮星,每过不到一分钟,它便可以旋转一圈。
  
  不得已之下,科考舰队的飞船也只能先进入这颗白矮星的环绕轨道,拥有大致相等的速度,然后一点一点的向这颗小行星靠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