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桃李春风一杯酒 > 第260章 无懈可击

第260章 无懈可击

第260章 无懈可击 (第1/2页)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紫微宫尚书房,年轻的昭德帝与鬓间已生白发的内阁首辅王江陵促膝长谈:“去岁江浙、湖广等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阻道营粮荒只可生一时波澜,掀不起大乱子……”
  
  昭德帝眼神一凝,沉声问道:“卿家之意……他们还有其他后招?”
  
  王江陵抚须颔首,不疾不徐的回道:“老臣若未料错,他们的后招就应在江浙、湖广!”
  
  昭德帝坐不住了,面色阴沉的起身道:“朕即刻遣绣衣卫南下……”
  
  “陛下切勿急躁。”
  
  王江陵起身往太师椅上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他先听自己把话说完:“俗语有云: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他们既然已经动手,想必已经做足万全之策,陛下现在才遣绣衣卫南下,纵能建功,仍不免处处被受制于人、疲于奔命。”
  
  昭德帝不解的问道:“那难道朕就这般干坐着,眼睁睁的看他们荼毒我大魏百姓?”
  
  王江陵揖手:“老臣不是此意,老臣的意思是……陛下得破局!”
  
  “破局?”
  
  昭德帝追问道:“如何个破局之法?”
  
  王江陵循循善诱道:“陛下以为,此番乱象乱在何处?”
  
  昭德帝耐着性子沉思片刻,回道:“乱在朝堂?”
  
  王江陵颔首:“那陛下以为,朝堂之乱不平,只解粮荒之困,能解决问题吗?没了粮荒、还可以有洪涝,没了洪涝、还可以有还兵祸,想做好一件事千难万难,想坏一件事可就容易多了……再者说,朝廷也不能只一味的相互倾轧,弃江山社稷、万民福祉于不顾。”
  
  莫名耳熟的言语,令昭德帝似有所悟,眯眼道:“所以,还是得先摆平这些乱臣贼子?”
  
  王江陵忍俊不禁的抚须轻笑,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陛下英明,臣以为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先摆平这些乱臣贼子。”
  
  不待昭德帝接口,他继续说道:“不过……杀人,一定是最后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昭德帝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王江陵显然看出了他在笑什么,心头也有些无奈……这就是朝堂争斗突破了底线的恶果啊!
  
  他只能换个说法:“陛下可还记得当年路亭公监斩江浙贪官污吏,引得朝野震动,满朝文武罢朝罢工,跪于宫门之外,请斩路亭公之事?”
  
  昭德帝不假思索的颔首:“自然记得,那时朕还未加封太子,不过当初群臣不是请求三法司彻查以自证清白么……唔,原来如此!”
  
  话还未说完,他心头就恍然大悟……满朝文武是个什么德行,他以前不明白,现在还能不明白么?
  
  就他们这副德行,还自证清白?
  
  提及往事,王江陵亦忍不住轻声叹息,那次逼宫,可以说是熙平朝君臣相疑的开始。
  
  正是因为那次逼宫,满朝文武看到了熙平帝外柔内刚的本质。
  
  也是因为那次逼宫,令熙平帝看穿了满朝文武道貌岸然的真相。
  
  然后才有了他王江陵入阁。
  
  然后才有了熙平新政。
  
  最终走到了君臣决裂、你死我活这一步……
  
  王江陵摇了摇头,收回思绪不疾不徐的说道:“陛下可知,那一回满朝文武罢朝罢工,先帝是如何应对?”
  
  昭德帝讪讪一笑,点头道:“略知一二、略知一二……”
  
  昔年作为大皇子,他的确知晓一些“内幕”。
  
  只是他现如今已经知晓,当初他所知道的那些“内幕”,全都是满朝文武希望他知道的“内幕”,与真相完全不是一码事。
  
  王江陵没有急着细说熙平帝当初的应对之法,而是先问道:“此事若换做陛下是先帝,陛下该如何应对?”
  
  ‘当然是把东厂、西厂、绣衣卫的番子们都放出去,挑几個带头闹事的一查到底、杀鸡儆猴……’
  
  昭德帝心头下意识的就跳出了这个念头,但旋即就被他自己给划掉了。
  
  激进如他,都觉得这样的念头太过激进了!
  
  他喝着茶沉思了许久,才开口道:“朕会拉一批、打一批、杀一批……”
  
  “陛下圣明!”
  
  王江陵揖手:“先帝当年,也是如此应对的!”
  
  他放下手,循循善诱道:“当年上窜下跳得最厉害的,便是浙党一系,哦对了,前任户部尚书耿精忠,便是浙党的党魁,其余臣工跟着浙党一起闹,乃是出于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之心……”
  
  他说得坦荡,既因他不在当年跪宫门的那一批文武大臣之列,也因他不是浙党。
  
  他是坚定的皇党拥趸,亦或者是新政党的党魁。
  
  “先帝先免除了耿精忠的户部尚书之职,再从齐党下手,昔年齐党与浙党在朝中因政见有异、势成水火,先帝只允诺了齐党的党魁蒙子迁入阁之事,便劝退了齐党,再以调楚党官吏入江浙为官为由,劝退楚党……兵不血刃、举重若轻的便化解了那一次危局。”
  
  王江陵再次揖手:“陛下,此时此刻恰似彼时彼刻!”
  
  昭德帝没有开口,心头低低的说道:‘兵不血刃、举重若轻?先帝若当真化解了那一次风波,何至于壮年而崩……’
  
  但他也清楚,王江陵所言,的确是老成持重的谋国之言。
  
  私心里,他的确是很想借题发挥,趁着此番粮荒风波让绣衣卫一查到底,抓朝堂重臣明正典刑、杀鸡儆猴。
  
  可随着他主政日久,对朝堂的了解越来越深,他越来越有种如飞鸟落蛛网的无力感……
  
  大魏以文御武多年,朝堂党派联系紧密,诸朝堂重臣皆是树大根深、门生故旧遍天下的虎狼之辈,边关得依靠他们推荐的将领守卫,地方得依靠他们用的人治理,国库得依靠他们用的人去搞钱……在无万全的把握之前,动他们就无异于是自毁长城。
  
  而王江陵这个原本可以作为帝王与朝臣之间一道防火墙的内阁首辅,又因为推行新政以及入阁时日尚短等等原因,在朝中的权力和人脉都远不如前几任内阁首辅,只可依仗其出谋划策,而不能依仗其与满朝文武斗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