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满唐华彩 > 第404章 北都重镇

第404章 北都重镇

第404章 北都重镇 (第1/2页)

从代州往太原的道路并不好走,一生戎马的安禄山如今得了疮疖,已不能长时间骑马,暂时在忻州歇息。
  
  他手下也不知有多少人盼着他举兵反唐,偏他每天哼哼唧唧的,都是在问事情有没有好好收尾、别让朝廷对他起了疑心。
  
  这日,大夫正在给他清理脓疮,安庆绪过来禀报事情、侍立在旁,安禄山忽然问了一句。
  
  “我听说韩休琳幕下有个参军逃了,你们一直瞒着我哩?”
  
  安庆绪惊讶于安禄山消息这般灵通,迅速瞥了一眼旁边的李猪儿,方才应道:“不敢瞒阿爷,这不是甚大事,影响不了大局,平洌已经派人处置了。”
  
  “那可是个名士,往外一嚷,天下人都要冤我反了。”
  
  “是崔颢。”安庆绪是个能做事的年轻人,心里对诸事有分寸,应答得流利,道:“我已细查了此事,崔颢之所以能从代州出逃,乃是范阳军中有人庇护了他,今日来正是要禀报,岂是瞒着阿爷?”
  
  “谁?”
  
  “王威古。”安庆绪道:“崔颢有首诗,名为《赠王威古》,其中有‘杂虏寇幽燕’、‘长驱救东北’等句,指的该是开元年间,契丹入寇一事,可见崔颢与王威古相识很久了。”
  
  “那是我麾下的老将了,他怎敢背叛我?”安禄山闻言大恼,拍案叱道:“裴玉书这般、王威古也这般,为了几首破诗,包庇该杀之人。”
  
  安庆绪被溅了满脸的口水,还能闻到腥臭味,忍着嫌恶,道:“正因为是老将,请阿爷亲自处置。”
  
  “把他押上来。”安禄山怒吼道,因身上的疮疖被擦得生疼而呲牙咧嘴。
  
  不多时,一个老将被捆缚着押了上来,正是王威古。
  
  “我听说你放了崔颢,可是真的?”
  
  王威古一脸郁闷地看向安庆绪,其实这件事他做得十分隐秘,没想到因当年的一首诗被安庆绪怀疑了,再瞒也瞒不住,只好闷声闷气地应道:“是。”
  
  “为何?”
  
  “朋友义气罢了。”王威古道,“我对府君忠心耿耿,可崔颢是我多年的好友。”
  
  “裴玉书也是这般说的。”安禄山叱道,“他喜欢李白的诗。你呢?也要用这理由来搪塞我吗?”
  
  “不敢搪塞府君,我确是喜欢崔颢的诗。”
  
  安禄山闻言勃然大怒,他在李隆基面前哗众取宠,摆尽了丑态。而他麾下将领却一個个在那里附庸风雅,装模作样地喜欢诗,仿佛高人一等。
  
  这触到了安禄山骨子里对身世的自卑,他讨厌诗,也讨厌李白、崔颢,还有薛白。
  
  早晚有一日,他要世人知道那个所谓的“杂胡”比所有人都高贵!
  
  若不造反,他自然能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与安稳,为何要忍着病痛去辛苦拼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自卑与不甘。
  
  “诗就那般好吗?比你的脑袋还要重要?!”
  
  王威古忽然听到这样的暴喝,不明白安禄山为何如此发怒,坦白应道:“诗当然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我们所思所想……”
  
  “杀了他!”安禄山吼道。
  
  当即有一队士卒上前,摁住还有些迷茫的王威古,将人拖了下去。
  
  过了一会,他们捧着一个托盘上前,盘上盛着王威古的人头,表情惊惧而潦草,终于不再附庸风雅了。
  
  安庆绪见此一幕,能够感受到安禄山心中澎湃的造反意愿,正是这种想要杀破大唐虚伪盛世的决心,让河北男儿们心甘情愿追随他。
  
  然而,等堂中那剧烈的呼吸声渐轻下去,安禄山哼唧了两声,又道:“收拾干净,别让朝廷知晓了。”
  
  “喏。”
  
  安庆绪觉得阿爷就像是一头在栅栏里拼命拱地、想要把肥胖的身体藏起来的猪,但怎么可能藏得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冲破栅栏。
  
  他出了大堂,很快就去找到平洌。
  
  “看到了?王威古的人头。”
  
  “是。”平洌道,“有个坏消息……我派去太原的人没有回来,与城外接应的人断了联系。”
  
  “这是什么意思?”
  
  “有可能是,太原尹杨光翙见了崔颢,扣下了我们的人。”
  
  “哈?”安庆绪不太相信这种可能,道:“杨国忠手下的废物,铁了心要和我们作对?”
  
  平洌没有见过杨光翙,只听说过其人的各种风评,感到杨光翙的反应与风评不符,心中有些忧虑,道:“就怕他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废物。”
  
  安庆绪闻言,眼神亦凝重了些,开始正视杨光翙。
  
  正在此时,平洌手下有人回来禀报,道:“太原尹杨光翙递信来了。”
  
  “警告我们?”
  
  平洌与安庆绪对视一眼,皆有些如临大敌的模样,之后,平洌先拆开信,扫了两眼之后露出一个复杂的表情,把信递给了安庆绪。
  
  “二郎看看吧。”
  
  “怎么?他比我预想的还放肆?”
  
  安庆绪说着,目光落在那字里行间,一股恭谦谄媚之感扑面而来,他仿佛看到杨光翙正跪在自己面前诉说着。
  
  说范阳的使者是被薛白失手误杀,他身为太原尹,没能约束住,深感不安。但薛白官任常山太守,并非河东道管辖,这是河北道的事情,与他无关。
  
  “去喊高尚来。”安庆绪看到薛白二字,当即吩咐了一句。
  
  他还未与薛白打过交道,只知高尚容貌尽毁与对方有关,颇觉有趣,此时嘴角还微微扬起,带着看热闹的微妙笑意。
  
  果然,高尚一听说薛白到太原了,浑身气质一变,像是遇到了强大的野兽,于是竖起了毛、准备进攻的鬣狗。
  
  “把薛白的皮剥下来,送给你当礼物如何?”安庆绪笑问道。
  
  高尚很期待这个礼物,却还是对薛白的到来表现出了非常警觉的姿态,问道:“二郎认为该怎么对付薛白?”
  
  “简单,威胁杨光翙交出薛白。”
  
  “不,二郎太小看他了。”高尚道,“若这般做,我相信最后一定是杨光翙死在薛白手里。”
  
  “依你所见?”
  
  “遣一队骁骑杀入太原。”
  
  “这与直接举兵无异。”安庆绪道,“阿爷还不想举兵。”
  
  “不。”高尚眼神越发锐利,道:“为了‘小舅舅’,府君会下决心的。”
  
  他当即去求见安禄山。
  
  短短半日之后,何千年便得到了军令,率部扑向太原,目的在于斩杀薛白、威慑杨光翙、控制太原府。
  
  ~~
  
  太原作为大唐的北都,一直是北方的军事重镇。
  
  所谓“王业所起,国之北门”,故必须选择具有军事才能的武职长官来担任,以洞察军务。当年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之时,官职就是太原尹、北都留守,兼行营招讨等使。
  
  谁知等他离任后,韩休琳这个河东节度留后、代州都督却没有兼任太原尹,反而是等来了杨光翙这样一个从未涉及过军事的主官。
  
  只看明面上的兵额,河东节度使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一万四千匹,衣赐岁百二十六万匹段,军粮五十万石。其治所在太原府,管兵三万人、马五千五百匹。
  
  换言之,太原府拥有着极强大的兵力,不止于河东道总兵力的一半,远远多于天下间其它军事重镇。
  
  这样的兵力,如今刚刚交到了杨光翙的手里,而安禄山就在北边百余里外的忻州。
  
  “府尹,这是兵册。”
  
  “哦?快给我。”
  
  杨光翙接过兵册,身边的美婢当即为他挑亮了烛火。他眯了眯老眼,大概看去,兵册上是一个个名字,仿佛真有三万人。
  
  只这般看,当然看不出什么来,得问。
  
  他很快便问道:“足额否?”
  
  站在他面前的是并州长史、天兵军使张宪,答道:“放眼天下各道有哪支军是足额的?天兵军却比旁的要足。”
  
  说着,他将一份单子递在了杨光翙面前。
  
  杨光翙当即放下兵册,凑近了,细细看着,过了好一会,方才道:“不足,不足。”
  
  “这……”
  
  杨光翙道:“右相为圣人打理太府事物,日夜烦忧。我得右相信赖,为官一方,岂可不为他分忧?”
  
  “是,是。”张宪当即为难起来,思虑许久,勉为其难道,“末将设法,再为天兵军添两成?”
  
  “我听闻,天兵军中贪墨很严重啊?”
  
  “府尹哪里的话。”张宪道,“圣人最重视纠查军中贪墨,开元十一年,天兵使军张嘉贞就是因为其兄弟的贪墨案子而被贬官啊。”
  
  他说得一本正经,仿佛被监管得很严厉,仔细一想,开元十一年距今已有三十年了。
  
  杨光翙是人老成精的角色,不可能这般轻易就被糊弄过去,脸上显出了鄙夷之色。
  
  张宪见了,颇为惊恐,只好道:“府尹有所不知,上任府君是王忠嗣,那人一向严肃。直到两年前他离了河东,末将方才任职,实在是……积蓄有限。”
  
  杨光翙懒得与他多言,提笔一勾,写下一个数,笑呵呵地把单子递还了过去。
  
  张宪一看,脸色煞白了一下,暗忖这位新来的府尹真是了得,能给出这么准的一个数,没奈何,孝敬上去罢了,就当是为右相、圣人分忧。
  
  他正待转身离开,杨光翙忽然想到一事,眉头微微一蹙,问道:“对了,你打仗如何?”
  
  “府尹放心。”张宪道,“末将非常擅战!”
  
  离开太原府署,张宪一直在想眼下天下太平无事,府尹是想要与谁打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