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乃郑氏四代目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经济作物(上)

第一百八十六章 经济作物(上)

第一百八十六章 经济作物(上) (第2/2页)

而这还仅仅只是生丝,并没有算生丝的最终成品即丝绸所蕴含的巨大利益。
  
  如果把生丝纺纱、染织加工最终获得丝绸,利润将会进一步几何级增长。
  
  一般来说生丝在纺织前要经过沸煮、漂白、染色和复缫等几道工序处理。
  
  经过这几道工序后,生丝大概会损失三分之一左右,两者之间的比例为1.5:1。
  
  换言之,若想制作一两的丝绸绸缎需要大概一两半的生丝。
  
  那么两者的价格差距呢?
  
  若拿一百五十斤价值九十两的生丝做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最终获得大概百斤左右的绸缎。
  
  百斤的丝绸在东宁内销的售价大概是千余两至数千两不等,具体要看纺织工坊的水平,包括花色、针脚等细节来定。
  
  而这只是内销价格,其出口价起码需要再乘以个二到三倍,是单纯生丝产品价格的十五到二十倍。
  
  绸缎虽不比黄金贵,但比白银贵确实是真的。
  
  更重要的是它是可再生资源,黄金白银会挖完,但是生丝绸缎只要种桑养蚕,纺纱织染就能源源不断地再生。
  
  这也就是为何在古代中国丝绸产量那么高,被各国称为丝绸之国的原因,这东西确实很赚钱。
  
  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无论是改稻种桑的移民还是经营着纺织工厂的商人,乃至于往来海贸的商船主们无一例外都支持将粮田改为桑田,这让朝廷想要保证粮田安全线的努力变得十分艰难。
  
  在朝廷与这些商人反复拉锯后,最终桑田数量慢慢趋于稳定,大概总计在十万亩左右。
  
  但这并非是最终的数量,桑田数量仍在缓慢增长。
  
  这些商人自认为试探出了朝廷的底线,将目光从粮田上移开,打起了其它经济作物的主意。
  
  当初跟着桑蚕一起从福建运回的还有茶种,但不像桑树这样一年生的经济作物,茶树的培育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
  
  移民们哪能等待这么久的时间,别说三五年了,侍弄的土地一年没有产出,一家人就要面临着饿死的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户部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是给移民们低息贷款,培育茶树的前几年,朝廷借钱让你养活自己,等后续出产了茶叶,赚到钱后再还给官府即可。
  
  第二种则是直接由官府建设茶园并雇佣移民们干活,跟甘蔗田是一个思路。
  
  三五年内靠借来的钱吃饭,对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第一种方式。
  
  那些纺织商人们将目光盯在了这些私人经营的茶园上,他们派人反复劝说种植茶树的茶农改种桑田。
  
  一些茶农被这些商人代表保证的利益所打动,主动改茶种桑。
  
  但更多的茶农觉得都已经坚持了两年,就差最后一点了,在此时放弃太过可惜,咬牙拒绝了纺织商人们的提议。
  
  这些纺织商人的代表显然是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他们坚持不懈地尝试各种方法,对茶农们软硬兼施。
  
  这引起了茶农们的联合抵制,双方最终交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