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乃郑氏四代目 >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东宁机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东宁机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东宁机 (第2/2页)

纺织园开始招商后,他仔细打听清楚了各项扶持政策后,再次果断地做出选择。
  
  做事果决,从不拖泥带水,这是他一直为之自傲的事情。
  
  但刘之维此时显然有些紧张,虽然工部的官员们将这改良过后的纺织机夸得天花乱坠,但到底好不好使他心里还真没底。
  
  想起这个新式纺织机的价格,他就一阵肉疼。
  
  刘之维和围成一团的工人们一样,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中间那名工人操作着这新式纺纱机。
  
  “动了!动了!”
  
  “八个纱锭全都动了!”
  
  “一次真能纺八根线,真是奇了这东西。”
  
  眼见着自己的钱没有打水漂,这新式纺纱机确实得用,刘之维兴奋起来。
  
  他此时充满雄心壮志,脑海中早已勾勒出了自家纺织工坊做大做强后的美好景象。
  
  东宁人口数量少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郑克臧也常常为此感到头疼。
  
  但若换个角度,仔细想想人口少有没有其优势呢,勉强来说的话还真有一个。
  
  那便是对新技术推广的接受度较高,这里的新技术特指节省人力的新技术。
  
  很简单的逻辑关系,因为人口少,所以不会排斥节省人力的机器。
  
  就拿纺织业来说,人人都知道珍妮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进而节省了人力,成为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一项重要奠基技术。
  
  但说到底珍妮机也并不是什么技术迭代的高深机械,它被发明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这点。
  
  一个英国纺织工看到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灵感迸现,将几个纱锭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在第二天就造出了用能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
  
  一个纺纱工,第二天就将此物改良了出来。
  
  初始的珍妮机就是这么简单的机械,它的原理说白了就是将横着的单个纱绽改为竖着的八个纱绽,所以效率一下子提高到原来的八倍。
  
  但除了这位英国纺织工外,难道就没有其他人想到这点而进行改良吗。
  
  答案是有的,实际上类似于珍妮机的机械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
  
  元代《王祯农书》上记载着长6米,宽1.5米,可以同时纺32个纱绽的纺织机,用人力或畜力驱动,一天可以纺出棉纱将近120斤,比珍妮机的效率还高四倍。
  
  但可惜此物在明朝中后期便已失传,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英国引发了工业革命在中国便失传了呢。
  
  除了制度差异外,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劳动力饱和的中国古代不需要这种东西。
  
  一个明末私营的纺织大厂便有上万工人,请问若推广使用这种提高几十倍效率的东西,原本上万人的工坊,只需要几百人就够了。
  
  那剩下的人怎么办呢,没有土地也没有工作,那要不造反?
  
  这也是古代中国官府不推广重视这种节省人力发明的重要原因。
  
  即便在英国,珍妮纺织机刚刚出现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很多纺织手工业者纷纷捣毁夺走他们饭碗的珍妮纺织机,迫使发明者哈格里夫斯一家流落街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