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要做太孙 > 第501章 加派人手,事无巨细!(求月票推荐票)

第501章 加派人手,事无巨细!(求月票推荐票)

第501章 加派人手,事无巨细!(求月票推荐票) (第2/2页)

朱允熥转过身来,盯着他的眼睛说道:“诸位王叔已经这么辛苦了,你们锦衣卫有什么情报要立即禀报,如果再有什么不清不楚,就该问罪了……”
  
  蒋瓛心头一震,赶紧躬身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不辱使命!”
  
  朱允熥点点头,没有再多少说,继续观看雪景。
  
  蒋瓛离开皇宫,在踏出宫门的那一刻,一阵凉风吹来,顿时觉得身上遍体生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冷汗就已经浸湿了里面的衣裳……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他最有深刻的体会!
  
  陛下要让自己监视藩王,这件事一定要办得好!
  
  虽然之前对藩王也有所监视,可陛下既然这样吩咐,以后要肯定加大力度了!
  
  定都应天府,毕竟距离战场太远,朱允熥必须运用可利用的一切方式,把大明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有国子监和科举制度,可以选取忠于自己的文官,有大明讲武堂训练兵将,可以选取笑中自己的武将,
  
  此外再加上锦衣卫的明察暗访,细致入微,这样才能够保证边军掌控在自己手中,
  
  同时也能防备藩王势力扩大。
  
  如此,自己才能睡得安稳。
  
  闲暇无事,朱允熥自然会找一些闲情逸致。
  
  此时他就在谨身殿一侧后面的小池塘里喂鱼。
  
  虽然地上还有一层积雪,可身上披着大氅,朱允熥并不觉得寒冷。
  
  将手中的鱼食一点一点的扔进池塘里面,那些五颜六色的金鱼争抢着来吃,生怕少吃一点就挨饿。
  
  “陛下,工部尚书秦逵求见。”
  
  “嗯,请秦部堂过来吧。”
  
  不一会儿,小太监就把秦逵带了过来,行礼之后朱允熥问道:“秦部堂瞧瞧,这些金鱼长得如何?”
  
  据公肪所著《述异记》记载:“晋桓冲游卢山,见湖中赤鳞鱼,即此鱼也”,又云“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
  
  这一文献说明早在三国至东晋年间,人们就已发现了自然水域中的红黄色的变异鲫鱼,那时称之为“赤鳞鱼”。
  
  在宋朝初年,已出现人工饲养金鲫的记录,而到了南宋时期则已有了人工繁殖的记录。
  
  因此宋代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金鱼养殖的开始。贵族官僚们开始把它们饲养在园林池塘中作为赏玩对象。
  
  但此时的金鱼仍是草金鱼,品种间除颜色不同外无太大差别。
  
  秦逵伸着脖子看了看,笑道:“陛下这些金鲫长得真好,想必没少进食,一个个颜色纯正,长势颇好,真是难得一见……”
  
  “既然秦部堂喜欢,那就送你几条,待会儿走的时候带上。”
  
  秦逵赶紧摆手说道:“多谢陛下,只是微臣家中实在没有宽敞的地方,陛下赏赐的金鲫到了微臣的家中,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再说微臣也不会养……”
  
  陛下的赏赐可不是那么容易接的。
  
  尤其是活物。
  
  到了家里那都得供起来,生怕有一点闪失。
  
  其他的东西都还好说,认真仔细一点儿倒也不会出事,可活物一个不留神,万一死了怎么办?
  
  要是被人扣上罔顾圣恩、居心叵测的帽子,可有的麻烦了!
  
  “既然秦部堂不要,那朕也不勉强,总不能让秦部堂花冤枉钱吧?秦部堂来有何要事?”
  
  朱允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养金鱼就要挖池塘,而且还在深挖,免得冬天太冷水面结冰,那么金鱼就冻死了。
  
  如果到了炎热的夏天,应天府的“火炉”之称可不是开玩笑的!
  
  池塘里面的水的温度,也在太阳的照射之下身高,挖的太浅,金鱼就会被烫死。
  
  此外引入活水,或者建立一座假山,让水从上面留下来,从而增加水里面的氧气。
  
  但无论怎么做,都是一项耗费钱财的玩意儿。
  
  秦逵尴尬的行了行礼,不好辩解,便说起了正事,
  
  “陛下,之前提到黄河泛滥与治理一事,微臣下去之后督促工部的官员查阅档案,结合历代治理黄河的方式,集思广益,做出了治理黄河的章程,请陛下过目……”
  
  说着将一份奏章递到朱允熥面前。
  
  “朕不想让秦部堂花钱,秦部堂倒是想要掏空挣的钱带子呀……”
  
  朱允熥看打开奏章看过之后,不由得苦笑说道。
  
  “治理黄河乃是天下大事,即便是花一些钱财也是值得的,陛下觉得工部所出的治河方案如何?若有什么不妥,微臣一定再做修改。”
  
  当然是大事。
  
  就是因为这份奏章里面所说的是大事,朱允熥一时之间才不好决断。
  
  大事,就意味着要花大钱!
  
  办大事,花大钱,从来都是如此!
  
  如果是小打小闹那还当罢了,可治理黄河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财,一个不小心,这可是会掏空国库的!
  
  秦逵身为工部侍郎,为人正直,平常沉默少言,踏实肯干,确实是一位干实事的大臣。
  
  无奈的摇了摇头,朱允熥开始仔细的观看这份奏章。
  
  在这份奏章上,秦逵并没有写得十分复杂,而是简单列举了治理黄河的几种方案和办法,以及所要做的工程有哪些。
  
  这其中就牵扯到修建大堤,还要修大坝,同时为了应对黄河泛滥,还要修建一些沟沟渠渠,
  
  比如从干流以黄河水入直流,修建人工湖泊用来蓄水,新建水利灌溉系统,把原本贫瘠干旱的土地,引黄河水浇灌。
  
  反正就是从上到下把黄河彻彻底底的治理一遍,不断治理黄河,还要把黄河周围的土地,整个黄河流域,都变成天府之国!
  
  古代修筑工程,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先不讨论这份治理黄河的方案是否合理,单是需要花费的钱财和时间,就难以估量!
  
  谁都明白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可真以为自己有后世的记忆,受到后世良好的“教育”,非要化身基建狂魔,那非得出大问题不可!
  
  而大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得到的回报是否值得?
  
  如果现在就进行这项工程,会不会致使大明疲惫?
  
  作为一个皇帝,绝不能单纯的考虑事情!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