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要做太孙 > 第245章 藩王

第245章 藩王

第245章 藩王 (第2/2页)

“哈哈哈哈……呵呵呵……”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好!咱们祖孙二人就联手坑他们一把大的!”
  
  脸一转又笑骂道:“好小子!你比咱还狠啊!”
  
  “彼此彼此……”朱允熥也舒心的笑道。
  
  不过紧接着又提醒说道:“孙儿觉得还要嘱咐各位叔叔严格约束部下,免得路上有不开眼的护卫祸害百姓,那就给朝廷抹黑,让皇爷爷面上无光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你说的对,如果护卫不受约束,让百姓有怨言,那咱们家这场年夜饭也吃不香了!”
  
  要知道有些藩王在自己的属地骄奢淫逸,底下的人肯定也养成了嚣张跋扈的习惯。
  
  如果不严加约束的话,这一路上不一定又出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
  
  到时候自己怎么办?
  
  不责罚的话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百姓是自己统治的基础,自己怎么能不管不问呢。
  
  可各个都是自己的叔叔,自己要是任由朱元璋责罚他们的话,又显得不误念亲情。
  
  这也是两难啊。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朱元璋对他们严加约束,把难处扼杀在摇篮里面!
  
  从朱元璋的反应来看,他还是非常想让自己的儿子们回到京城团聚的,要不然也不会那么高兴,还和自己商议如何敲诈他们了。
  
  不过即便自己提议让他们都回来,也动摇不了朱元璋的决定!
  
  因为诏书发出的时候才会请藩王,等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是太孙了!
  
  他们来到京城,只不过是参加自己太孙的册封大典。
  
  其实这就像后世的娶妻成亲,先把结婚证给领了,那么双方在法律上已经是合法夫妻,事实已经确定了。
  
  接下来置办酒席举行仪式,不过就是走个过程而已。
  
  所以朱允熥一点都不担心自己太孙之位出现变故。
  
  况且朱元璋也不是一个刻变时翻之人。
  
  朱元璋又说道:“咱已经令人诛杀了吕氏九族,尸体焚烧,头颅砍下来让人拿着去京城周边给百姓查看,告诉他们是有恶人散布流言,所以你就放心吧,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会平息的。”
  
  “多谢皇爷爷……这也是孙儿做的不够好啊。”朱允熥叹息说道。
  
  朱元璋安慰说道:“不要多想了,对这种阴谋诡计你不必放在心上。”
  
  朱允熥点点头,思索了一下说道:“皇爷爷,您马上就要六十六岁了,孙儿知道您从不过寿命,是害怕上行下效,可这也是人生一件大事,不如就让孙儿为您举办祝寿如何?”
  
  对于生日礼俗最早的记载也是在魏晋时期。
  
  据《颜氏家训·风操篇》中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缄缕,并加饮食之物……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
  
  可见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就有类似于生辰庆祝的风俗,到了约定的日子,就要小孩做新衣服。
  
  之后父母如果健在,每到这一天就要以吃喝的方式来庆祝。
  
  在南北朝后期,民间百姓们庆贺生日才渐成习俗。
  
  南朝梁元帝少时,每以诞载之辰,辄设斋讲。
  
  明代学者顺炎武考察认为:“生日之礼,古人所无,至齐、梁之间,乃行此札。”
  
  朱允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民间的习俗里面,六十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关口。
  
  就像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很多老人容易取士的年纪。
  
  俗语云:“年过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作六十六大寿时,女儿要买猪肉回来祝寿,只要寿星吃过猪肉就不要紧。
  
  而且六在中国是个吉利的字,人们都希望六六大顺。
  
  古人以亲疏为差等,称为五服,如五服之内,再加一就成为六亲。
  
  这种在作为十之一半的“五”前再加一的做法,自然有“过半”的意思在内,因此六这个数字也有“多”的意思,
  
  如“六街三市”、“三头六臂”、“三推六问”等等。
  
  “六六大顺”代表了如意安泰。
  
  《左传?隐公三年》中说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就是非常高寿之人了,六十六距离七十又很近,所以民间习惯为父母祈祷禳祸,祝愿他们长寿康乐。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